学习资料(10月 姚毅)
发布时间:2024-11-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毅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

   推荐人

姚毅

 推荐时间

202410

  文献题目

日常生活视角下孤独症儿童教育困境分析与启示 

 文献来源

知网

在调研开展与研究结果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近两年以深圳市为代表的国家残障政策发展完善迅速,但政策从出台到细化到落地,最终惠及目标人群,还需要一个过程。残障者及家庭困境的上行反映与需求的满足常常在时间上有延迟。基于残障者日常生活的质性分析正好可以将残障者的生活世界与社会系统进行对接,将残障者及家庭作为主体纳入社会生活的日常情境。通过质性研究对生活细节的呈现,既可以在分析中发现问题,推动政策完善,又能够通过残障者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来检视政策对人们需求的回应。

    近些年来,国家残疾人政策的进步与完善,正是日常生活实践对宏观政策促进效应的显现,这也促进我们进一步反思遇到的问题。目前,在政策的落实到位、普惠特惠结合与政策精准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ASD儿童家庭在融合教育,尤其是学龄前的融合教育中遭遇的社会排斥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入学申请常被合理地拒绝。特殊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也导致普校转特校衔接困难和职业教育供不应求。针对这些问题,深圳市已经率先行动。笔者从深圳市残联相关机构了解到,从2019年9月开始,深圳市对特殊教育进行了科学的布局和调整。整个城市只有一间特殊学校——元平学校的境况已被打破,包括ASD在内的心智障碍孩子会到各个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包括学前融合教育,目前一切都在稳步推进的过程中。

1.减少教育获得中的隐性社会排斥

政策上要强化社区——学校为基础的宣传倡导、日常接触和融合,进一步面向学校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家长,促进互相理解,减少社会排斥。此次调研中,不少家长反映,近年来心智障碍尤其是ASD相关的宣传报道多了,社会大众对ASD等神经发育障碍的知晓率也在不断提高,但多停留在表面。在现有的报道中,虽然人文关怀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报道仍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对ASD的刻板印象,“天才”和“白痴”是最容易被贴上的标签。国外学者曾指出,祛除污名、减少社会排斥需要三方面的配合,一是宣传教育,二是接触,三是行动。

2.提升融合教育的广度与效度

目前,在社会政策层面,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残障儿童融合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发展进步也很大。早在198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1988—1992年)》中就提到,“普通班中要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1994年8月,《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接受义务教育的要求。2010年7月,我国出台了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46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的规模。

3.完善普校特校的教育衔接

目前,政策鼓励有能力在普通学校学习的特殊儿童转学进入普通学校进行融合教育,却容易忽视那些能力发展逐渐滞后的ASD儿童也需要从普校转入特校学习。对于一些先在普通学校进行融合教育,因能力不足无法跟上普通学校教育而想转入特殊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目前受阻的最大原因还是特殊学校教育资源的紧缺以及政策细节上的忽略。

4.发展精准化的大龄孤独症儿童教育培训体系

实现就业是ASD儿童最好的社会融入结果之一,但由于ASD谱系症状的复杂性,大龄ASD儿童的职业发展之路更加艰难。就业的重要基础是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育就业渠道。目前这方面的一个短板是职业教育内容与渠道都非常狭窄,且规模有限,难以适应ASD儿童的多样性特点和多元需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