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需儿童情境交往的研究现状
特需儿童在生理、心理或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特殊需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交往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本课题研究通过梳理情境交往的形式、情境交往对特需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和干预方法。基于孤独症相关理论,提出了针对感社交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的干预策略,以期帮助学龄前特需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社会孤立和情绪困扰。
1.特需儿童情境交往的形式
李珊珊在《角色扮演游戏对孤独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干预的个案研究》一文中指出,角色扮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可以通过任何形式进行(康复、游戏、训练)。个体将在模拟的情境中通过扮演角色来体验。角色扮演可以是:情境练习、互动游戏、心理辅导、扮演、自我思考等。在本研究中,将通过情境练习、扮演、互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特定设置好的环境中进行实景的情境交往练习,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特需儿童情境交往的干预实施方式
黄旭 曾琴在《角色游戏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一文中提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出现的行为问题,都与角色游戏的时间、空间、游戏主题、游戏情境、游戏材料、角色分配、教师指导等有重要关系。在本研究中,将一个情境游戏主题进行两到三次的推进,细化游戏内容,分层次逐步提高特需儿童的能力。
3.特需儿童情境交往的干预原则
徐云 张潘在《孤独症儿童象征性游戏干预的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孤独症儿童虽不会主动玩象征性游戏,但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同伴的行为及不断地强化,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将游戏中的社交技能运用在与同伴的交往上。在本研究中,我们重视情绪价值、主导地位、产生共鸣、倾听与评价、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这六方面的干预原则,为孤独症幼儿营造轻松的游戏氛围,给予幼儿信心,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情境交往为特需儿童提供了真实的社交场景,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实践社交技能,同时可以激发特需儿童使用语言进行沟通的欲望,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在为特需幼儿制定情境交往训练时可以进行个性化干预,根据儿童的具体需求和能力进行设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和环境变化。
参考文献:
【1】李珊珊.角色扮演游戏对孤独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干预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3
【2】刘丽萍.角色游戏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D].成都大学,2024
【3】徐云,张潘.孤独症儿童象征性游戏干预的研究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2024
附:参考文献标识码:
参考文献类型 | 专著 | 论文集 | 报纸文章 | 期刊文章 | 学位论文 | 报告 | 标准 | 专利 |
文献类型标识 | M | C | N | J | D | R | S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