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戏剧主题:向“筷”乐出发(吴心瑜)
发布时间:2025-04-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心瑜

大班班本主题向“筷”乐出发

一、  主题背景

二、  核心内容

三、  主题目标

四、  主题网络

五、  内容检索

六、  区域游戏

七、  日常渗透

八、  环境创设

九、  家园共育

十、  阅读与思考

十一、  活动案例

活动1 中国筷社会

活动2 筷子小达人健康

活动3 餐具交响曲音乐

活动4 漂亮的筷子美术

活动5 阿兔的小瓷碗(语言)

活动6 筷子勺子辩论会语言

活动7 摆餐具数学

活动8 让筷子站起来科学

活动9 10元午餐(数学)

活动10 筷子舞(音乐)

活动11 灵巧的厨具(美术)

活动12 快乐的筷子兄弟语言

活动13 争分夺秒健康

活动14 筷子怪要吃蔬菜(语言)

大班班本主题向“筷乐出发

执笔人:张俐  吴心瑜

【主题背景

筷子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古称箸,自明代起称为筷,沿用至今。筷子常成双使用,是我们吃饭的必备工具,兼具有挑、拨、夹、拌、拔等功能,轻便灵活,是刀叉等用具不能相比的一双双筷子,蕴含着中国人丰富的情感,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

大班的孩子对筷子虽然不陌生,但对筷子的由来、特点、用途没有明确的认识,本着“教育要立足孩子的生活、高于孩子的生活”的原则,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筷子,挖掘筷子的教育价值,“筷子”走进了我们的课程……

 

核心内容

筷子 餐具 传统文化  

 

【主题目标】

1.了解筷子的用途及来历,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式,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用餐的文明礼仪养成保护环境爱惜粮食的良好品德

 

 

 

 

 

 

 

 

 

 

主题网络













 



 



 



 













 



 



 

 

 

 

 

 

主要活动建议

第一周

社会活动:中国筷——了解筷子的由来、材质、用途及使用礼仪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健康活动:筷子小达人——尝试正确使用筷子,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音乐活动:餐具交响曲——引导幼儿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和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美术活动:漂亮的筷子——引导幼儿观察筷子,寻找筷子的不同特征,尝试自己设计筷子的花纹图案。

语言活动:阿兔的小瓷碗——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阿兔为了修补瓷碗努力寻求办法的心路历程,学习小阿兔为了弥补“过失”的执着与担当。

语言活动:筷子勺子辩论会——通过辩论区分筷子和勺子之间的不同,知道根据食物的特征正确选择。

数学活动:摆餐具——按大小、长短的特征,给物体进行分类。

 

第二周

科学活动:让筷子站起来——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筷子。

数学活动:10元午餐——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提高对计算的准确性敏捷性

音乐活动:筷子舞——通过筷子发出的有节奏的悦耳声音,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

美术活动:灵巧的厨具——仔细观察各种餐具的外形特征,能准确绘制出多种餐具造型。

语言活动:快乐的筷子兄弟——通过摸、看、玩筷子让幼儿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健康活动:争分夺秒——在游戏中初步掌握折返跑的基本方法:在折返点旁边弓步转身、侧身拾取。

语言活动:筷子怪要吃蔬菜——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述故事《筷子怪爱吃蔬菜》。能带着问题听故事,并在故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区域游戏

区域名称

材料

玩法

绘本资源

建构区:

多“筷”廊桥

 

提供筷子

引导幼儿利用交换叠放的方式,尝试用筷子搭建不同造型小桥并能将物品放在小桥上小桥的承重力

《筷子旅行记》

美工区:

1.筷子相框

2.“筷”乐变身

 

提供扭扭棒毛线粘土水彩笔蜡笔胶水等

1.能用筷子粘贴制作相框利用毛线蜡笔粘土等材料装饰相框

2.了解不同种类筷子特点通过绘画手工的方式制作出各种不同的筷子造型

《筷子》

《筷子和碗》

扮演区:

“筷”乐敲打

 

提供筷子饮料瓶音乐

引导幼儿使用筷子敲打不同的物品感受不同的筷子敲打声能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筷子敲打

 

《盘子,筷子,碗》

阅读区:

1.“筷”乐环保

2.筷子的秘

提供绘本视频图卡马克笔彩纸等

1. 通过阅读绘本了解一次性用具对世界带来的危害尝试与同伴一起制定环保公约

2.了解筷子的来源和筷子变化的过程学习使用筷子的餐饮礼仪

《筷子怪要吃蔬菜》

运动区:

1.快递“筷”送

2.筷子投壶

 

提供筷子乒乓球纸杯投壶桶

1.能把筷子当作夹子夹住乒乓球传递给同伴提高手部对筷子的控制力

2.自主探索尝试将筷子投进桶中在投壶的过程中感受筷子的特性寻找最适合投壶的筷子种类

 

《中国筷子》

认知区:

1.筷子夹夹乐

2.“筷”乐挑棒

提纸筷子弹珠

1.引导幼儿使用筷子将小球从一个盘子中夹到另一个盘子巩固筷子的正确使用方式

2.能耐心将筷子一根一根挑出感受民间传统游戏的乐趣

《筷子的团员》

《多一双筷子》

科探区:

筷子提米

提供筷子空饮料瓶各种豆子若干

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将大米豆子等物品填满饮料瓶再将筷子插入其中探索哪种方式能用筷子将饮料瓶提起来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我会用筷子》

 

 

日常渗透

1.与幼儿一起寻找不同的筷子,收集进行展览。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筷子的特征。

3.晨谈时请幼儿说说自己收集到的筷子

4.根据晨锻图标,会和同伴一起摆放晨间锻炼器械。

5.在过渡环节,鼓励幼儿自由结伴去欣赏收集的筷子

6.提醒幼儿口渴时和运动后及时喝适量的水。运动后用毛巾擦汗,必要时在教师帮助下换上干爽的衣服。

7.餐前活动时,组织幼儿听关于筷子绘本的故事。

8.洗干净手之后把水洒在水池里再去擦手。

9.在进餐时知道有一定的用餐速度,既不能太快,又不能太慢。

10.散步时间带领幼儿观察园内的植物变化,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记录下来。

11.午睡时能较快地自己穿脱衣物并摆放整齐。

 

环境创设

1.筷子课程起源:让幼儿根据筷子引发讨论的问题进行记录,寻找探索筷子会在哪些地方出现,运用幼儿表征的方式记录。

2.筷子大调查:筷子有不同的材料、形状等,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与家长一同记录自己使用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幼儿所了解到的不同的筷子样式。

3.“筷”乐行动: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了筷子的演变过程,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了解到的古代的筷子记录下来,将筷子的正确拿法进行了分布讲解,通过图示的方式提醒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4.我会使用筷子:将孩子们使用筷子吃饭的瞬间进行记录和展示。

5.“筷”乐游戏:一双普通的筷子除了吃饭时候可以使用,筷子还能有些什么用处呢,和孩子们一起开动脑筋,想出一些好玩的筷子游戏。

 

【家园共育】

1.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筷子,帮助孩子认识各种筷子的特性。

2.在家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吃饭,初步学习筷子的使用方法。

3.与幼儿一起利用筷子进行科学小实验,感受筷子的神奇力量。

4.共同探究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阅读与思考

1.筷子历史

筷子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餐具,通常由木材、竹子、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制成。使用筷子需要双手协作,通过夹取食物实现进食。筷子的使用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其他亚洲国家也广泛使用。

据历史学家考证,筷子最早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考古学家在中国湖南洞庭湖附近的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筷子遗物。这些筷子是由竹子制成,非常原始简单,用于在火上煮熟物品的取出。

中国古籍中对筷子的早期记载主要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和《尚书》中。在这些文献中,筷子被称为“箸”,被列为一种餐具。

2.筷子文化

筷子传递人们对食物的热爱和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饮食被视为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也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使用筷子可以显示人们对食物的重视和尊重,而不是简单地把它扔进口中。

筷子传递人们对彼此的尊重和信任。在中国的餐桌文化中,共用餐具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习俗。使用筷子时,需要将它们放在公用的筷桶或碗里,以表示对其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筷子促进家庭和睦、情感交流。在中国家庭中,有时会有家人相互喂食或分享食物的情景,这既可以表达彼此的爱和关心,也可以增进亲情和友情。

筷子促进人们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在各国文化之间,使用不同类型的筷子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体验。学习其他国家的使用方式和文化含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在中国,人们把筷子视为一种文化的标志和传统价值的代表。人们喜欢用讲究的礼仪在餐桌上使用筷子,筷子也成为了表达情感、交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