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
课题名称 | 幼儿园戏剧主题区域游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朱旻晨 | 学习时间 | 2025年3月 |
文献题目 | 对儿童戏剧表演的再研究 | 文献来源 | 网络 |
现如今幼儿园的游戏各式各样,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 幼儿具有戏剧天性。幼儿在戏剧的世界里能随兴所至,且不受外界的约束。幼儿园戏剧教育为幼儿的戏剧表演提供了舞台,但它不是才艺教育,不是为了训练演员。而是要激发幼儿创作的潜能,让幼儿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重新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体验艺术创作的喜乐,进而更加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另外,通过戏剧活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既然戏剧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这些价值呢? 一、全班角色扮演和分组角色扮演 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进行角色体验时,可以采用全班角色扮演和分组角色扮演两种形式。 (一)全班角色扮演 全班角色扮演是指全班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种策略可以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幼儿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和表达:这种策略还较容易使幼儿产生参与感,不觉得自己只是旁观者。 1、自由分组角色扮演 自由分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好朋友结组。二是根据角色结组,三是随机分组。好朋友结组是指教师在运用分组角色扮演策略时,使用“找自己的好朋友”的指令,让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结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再把讨论的内容表演出来。例如,在“小花鸭的故事”活动中,教师是这样组织幼儿进行戏剧表演的:“小朋友们,这是我们之前编的故事,你们喜欢哪一段呢?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这一段演出来好不好?”在运用好朋友结组时,教师应该在表演之前引导好朋友之间充分沟通。好朋友结组的结组对象过于单一,孩子们的相互交往可能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不宜频繁使用这种分组方法。根据角色结组是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与选择同一角色的幼儿结成一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角色圈”。在这个“角色圈”中的幼儿共同扮演一个形象,这有助于消除某些幼儿的紧张心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例如,在小班“三只小猪”活动中,教师就采用了“角色圈”的方式把全班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扮演猪大哥,第二组扮演猪二哥,第三组扮演猪小弟。还有一种分组方式是教师随机把孩子们分成几组进行表演,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在大班运用。 2、固定组角色扮演 为了管理的需要,每个班级都会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有时教师也会运用这样的小组开展活动,固定组中的孩子一般座位离得较近,方便讨论,也便于教师管理。教师采用固定组时同样需要划定活动区域并告知幼儿,以方便幼儿活动。 无论采用什么分组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幼儿充分交流,自由创作和表达,便于教师很好地指导每个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经验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选用合适的组织形式。 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了教学策略的支撑,教师才能更清楚自己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