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
课题名称 | 《幼儿园戏剧游戏内容开发与指导策略研究》 | ||
推荐人 | 顾泓 | 学习时间 | 2025年5月 |
文献题目 | 依托绘本开展的幼儿园戏剧活动实践研究 | 文献来源 | 网络 |
在开展戏剧主题活动时,我们主要根据戏剧元素(情节、角色、舞美、台词、音乐等)和绘本元素(人物、情节、语言、画面、主旨等)两方面来建构主题活动。 围绕戏剧元素的主题活动: 1. 起始于对原绘本一个表演兴趣点;2.深度挖掘绘本教育价值、情节、创作;3.合理设计和编构剧情,围绕一个主题,可以用多种绘本元素点。语言:文学语言向儿童语言转材为支撑丰富剧情;4.制作道具、背景等,开展画面:儿童的审美和艺术创作。主旨:理解矛盾冲突;5.音效、音乐的选择;6.幼儿加工“原绘本”,对其务于戏剧的音乐等活动。合理地“完型”或想象;7.剧务统筹,进行小组化的实构,进行创造性演绎,创编出践探究活动不同的剧情;8.排练,表演区游戏或戏剧工;9.随着表演的进行,最终创作坊的开展出自己的“新绘本”;10.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戏剧续不断丰富和完善表演。 当幼儿对绘本十分感兴趣时,“原绘本”便是幼儿的基础游戏素材。幼儿先理解绘本内容,再以游戏化的方式去表达表现绘本,经过戏剧创作和表演后,形成了幼儿对绘本的新编,这就是一个从“作者的绘本”到“儿童的绘本"转换的创作模式。例如,在绘本《我家是个动物园》的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依据家庭成员的不同性格特点,将家人们创作成不同的动物并为其制作服装道具、进行面部彩绘等,但很快幼儿就不满足于“展示型”的表演了,他们开始探讨小动物们作为家庭成员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儿,大家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时,孩子们的戏剧表演就围绕着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家庭小故事延展开来......当幼儿对戏剧表演产生兴趣时,师幼通常围绕着某些戏剧兴趣点开始进行戏剧主题活动探究。在自发式戏剧游戏的案例中,琪琪和轩轩在表演区呈现了较随意的装扮游戏和简单的故事表演,但公主和王子的道具、服装以及两人的对话却吸引了许多孩子的兴趣一段时间内, 孩子们对公主、王子的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国王、城堡、王后等元素,邪恶与正义戏剧主题等等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回到家里后,孩子们还主动阅读了各式各样公主题材的童话故事。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们展开了大胆的创作和讨论。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们开始创作自己的剧本,有的融入了艾莎公主的魔力,有的创作了会飞的水晶鞋。 接下来,征集演员、制作王冠、搭造城堡、涂绘森林背景等一系列活动伴随而来。自发式戏剧游戏、创编与讨论、美工活动、小组探究和家庭学习等方式使幼儿围绕着一个戏剧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实践。而教师在这一类型的活动中,除了挖掘“成剧”的表演价值,也将重点落在了“成剧”过程中蕴含的多样教育元素。这些教育契机的把握,促进了幼儿音乐欣赏与表达、策划与合作、问题解决、意志力等多种能力与品质的发展。 戏剧游戏工作坊聚焦静态绘本向动态戏剧转化之全过程戏剧游戏工作坊是在专门的戏剧空间中,教师带领少数幼儿围绕特定主题,经由肢体、声音、语言等身体资源共同创作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境,并在创作过程中反映自身独特经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 主要工作流程为:读(引发兴趣/热身活动)→玩或演(表演/扮演游戏)→提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升幼儿戏剧某方面能力)→延伸 (将戏剧兴趣和创想拓展到其他活动)四个部分。“读”的部分中,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欣赏自己喜欢的绘本,通过热身游戏初步建立表演意识。“玩”的部分中,幼儿在自主的游戏空间里,把各自对绘本的理解以对话、动作、表情等表现方式进行互动和碰撞,演绎成不同于绘本原著的剧情。在戏剧情境中,幼儿尝试解决游戏问题,不断建构和丰富表演经验。“提升”的部分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带领幼儿有计划有目标地建构戏剧活动;(2)记录下幼儿创意表演的精彩过程,进行初步剧本化尝试;(3) 给予幼儿肯定并提供相互展示和学习的机会;(4)将幼儿的创作从逻辑上进行梳理和合理化,辅助幼儿将绘本向戏剧转化;(5)给予幼儿大量自我回顾、自我反思的空间,将过程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以话题讨论等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幼儿构建合作化学习情境,形成同伴间良好的互动机制。 在“延伸"部分中,幼儿如果呈现出了不拘泥于绘本的创造性思考与表达,或者需要其他类型的活动来支持和完善这次戏剧工作坊时,师幼便再次开设戏剧工作坊,进行小组化、游戏化的多领域学习与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