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玩转麻将(益智游戏)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邵冰青
观察时间:2024年3月9日 上午9:5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一】
第一次玩麻将游戏时,我出示“麻将叠叠高”的记录表,上面呈现麻将垒高的三种方法,接着在小组中发起挑战:“谁愿意跟我挑战麻将叠叠高的游戏?胜利了可以得到一张王者贴纸哦。”话音刚落,几个男孩就跑上前:“我来,我来!”接着,我向孩子们介绍记录表上的三种垒高方法,问他们想挑战哪一种?文文小朋友选了最简单的一种,当我们的麻将越垒越高时,滑溜溜的麻将开始不听话了,只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全盘倒下。这时围观的几个孩子开始为我们打气:“加油,肖老师!加油,文文!”结果文文小朋友的垒高的麻将先倒下了,小雨说:“文文的麻将倒了,他输了。”小迪说:“不对,要数数看,谁的麻将多就是胜者!”
当我们玩叠叠高的游戏时,毛毛和小烨发现了麻将边上有两张记录表,毛毛看完记录表上的图示之后问我:“老师,它的玩法跟扑克牌一条龙的玩法一样吗?一人翻一张牌,连接成一列小火车,当看到相同的一张牌时,就可以把两张中间的牌吃掉,对吗?”我点点头,两个孩子便开始游戏,并边游戏边记录,他们身边很快就有一群小观众围观。
在“麻将火车”和“大小争霸”游戏中,孩子们由于有玩扑克牌一条龙和棋类等游戏的经验,他们通过跟同伴共同观察操作图示,能领会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并能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但游戏过程中,在一旁观看的孩子因为想参与总是忍不住去摸牌。
【分析思考一】
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大班的孩子对于竞技性的游戏充满热情,当我发起挑战的时候总能吸引很多孩子,就连围观的孩子也十分投入,非常想参与其中。麻将非常滑,搭得越高,对孩子的耐性和手的控制力要求就越高。每个人在垒高的时候都有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所以垒的高矮也有所不同,游戏时孩子通常都是一直在垒高,直到麻将倒下为止游戏才算结束。在同一个单位时间内有的孩子在垒得很高的时候麻将倒下了,有的孩子麻将虽然没有倒下,但是垒得比较矮,于是孩子们就产生了争议。《指南》在科学领域5—6岁的目标中提出:“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孩子们的争议带来的恰恰是让他们感知时间慨念、数量概念,体验问题解决和数学方法(统计)的好机会。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能让孩子逐渐达成社会领域“在活动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的目标。
观察时间:2024年3月10日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二】
有了多副的麻将,孩子们开始不满足教师预设的三个游戏,自发地在小组间自创麻将游戏。文文、翔翔和尧尧用麻将在桌面上摆了一个迷宫,他们一边摆,一边说:“这里是宝藏,我们要把它围起来。”翔翔说:“你要在宝藏旁边建一个出口,这样我们才能进去取宝藏。”尧尧说:“我如果把麻将用来建出口,后面就不够用了,我还要建一条机关暗道,防止坏人进入呢。”于是两人开始争执起来。这时候文文到操作区托盘中拿了一盒多米诺骨牌说:“我们用这个代替好不好,它跟麻将有点像。”尧尧高兴地接过多米诺骨牌开始搭机关暗道,翔翔和文文也高兴地帮忙一起搭。
当孩子用多米诺骨牌延续迷宫建构的时候,发现桌面已经摆放不下了。尧尧开始向我求助:“老师,快来,我们的迷宫搭得太大了,快从桌面掉下来了,怎么办?”我惊讶地说:“哟,你们的迷宫搭得真是棒极了,还想接着往下搭,是吗?”孩子们点点头,我指了指活动室外:“那里有几张桌子,你们看看能不能派上用场?”文文和翔翔赶忙跑出去把桌子搬进来,高兴地接着往下搭。
【分析思考二】
孩子们喜欢合作玩麻将游戏,但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这时侯有的孩子坚持自己的观点,有的孩子会寻求他人帮助、有的孩子则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把握住这一教育契机:首先,可以针对幼儿都想玩麻将游戏的愿望,在合作游戏中帮助幼儿协调意见、解决问题,不断推进游戏。其次,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个性化地支持幼儿的社会性与学习品质的发展,如鼓励摇摆不定的幼儿坚持自己的观点并验证,引导固执己见的幼儿倾听他人的建议并进行协商,鼓励幼儿遇到困难多尝试解决方法、不放弃等。
观察时间:2024年3月11日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三】
伴随着游戏材料越来越丰富,孩子们对麻将游戏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区域活动玩麻将游戏后仍意犹未尽,常常在晨间活动、自由活动等时间段,三五成群地围在桌面、地面一起玩麻将。
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玩法:有的孩子按照饼、条、万的特征给麻将分类;有的孩子用麻将拼搭出有规律的或是有情境的各种造型;“麻将叠叠高”的游戏也已经升级,孩子们开始挑战搭建庞大的金字塔,之后从塔下抽出几个麻将,看谁的麻将抽出的数量多,但还能稳稳当当地保持住造型。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组的孩子用麻将玩连连看的游戏。文文随意从篮子里抽出一部分麻将,将花面朝上摆了一个方阵,悦悦在旁边看见了说:“哇,你拼了一个连连看的造型,我们一起玩吧。”文文问:“怎么玩?”悦悦介绍说:“我们来找一样的牌,中间不能有遮挡的两张牌就可以消掉,比如说这两张……”接着她们轮流消牌进行游戏,但是才消了3对牌就没法继续玩了。悦悦疑惑地说:“怎么不能消了,我看妈妈玩连连看是可以全部消掉的。”之后悦悦向我求助:“肖老师,你能找得到吗?”我摇摇头指着她们摆放的牌回答:“我也找不到,我们先看看这里面有哪些牌是可以凑成对的,好吗?”于是,我和文文、悦悦一起找出了能凑对的牌,同时也发现还有很多牌因为花色不同无法配对。此时她们恍然大悟,悦悦说:“原来刚才我们摆的牌不对,要先找出对子,再摆出方阵才行。”她们重新调整游戏的玩法,进行下一轮的游戏。
【分析思考二】
大班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孩子们凑到一块,总会碰撞出许多创造的小火花。当孩子们对麻将的特性进一步了解后,会根据麻将的特性,自主地创造一些新的玩法,并邀请同伴合作游戏。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能发现问题,并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游戏规则和玩法。
【回应策略】
1.支持策略:
(1)组织孩子们讨论在”麻将叠叠高“的游戏中怎样制定输赢的规则。
(2)讨论观看游戏的小朋友要遵守哪些规则。
孩子们在讨论”麻将叠叠高“的游戏怎样界定输赢时,文文说:“我刚才虽然在垒的时候麻将倒下来了,但我的麻将是在比肖老师垒得还高的时候倒下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我赢了。”小兰说:“你的麻将都倒下了,怎么能算赢呢?”晨晨说:“可以规定一下时间,时间到的时候谁垒得高谁就胜利了,但是麻将不能倒下来。”孩子们都很认可晨晨的办法。这时候我提出疑问:“如果时间没有到,倒下了怎么办?”小雨说:“那就是输了。”晨晨和文文说:“不对不对,如果时间没到麻将倒下了可以重新垒,时间到的时候就要停下,谁垒得高就赢了。”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对游戏的规则作了调整。
2.规则调整:
(1)在规定时间内,谁垒得高且麻将没有倒下为胜者。
(2)在规定时间内,如果麻将倒下可以重新垒。
(3)如果双方的麻将都没有倒下,应点数各自数量,多者为胜。
(4)观看的小朋友不能碰麻将,不要总是说话影响游戏的小朋友。
3.材料调整:
(1)每份游戏的记录表和游戏表都投入3份,满足更多孩子游戏的需求。
(2)收集、投放多副麻将,满足多人合作游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