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干预指导案例(郑爽 4月)
发布时间:2024-04-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郑爽

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阅读习惯的培养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郑爽  

 

观察时间:202449日 上午93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一】

今天黄老师兴奋地跟我说:“今天文文上课举手了,还上来唱歌了。”“真的呀!文文你举手了,真是太棒了!”其他孩子也兴奋地说:“是的!文文上去唱歌了。”再看文文由于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表扬,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文文,上来唱给郑老师听听。”张老师说道。文文有点害羞地上来唱歌了,声音虽然不是很响亮,但比起以前缄口不语有了很大的进步。

 课堂1.jpg 课堂2.jpg

【分析思考一】

据观察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孤独症儿童也有交流的兴致,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语言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其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察时间:20244110日 上午94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二】

文文选择的是看图书,只见他从放图书的篮子里拿了一本书,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边上的吴禹桐把脑袋伸过来也想看,看了看他,说:“我们一起看吧!”于是,两个人一起看了起来,吴禹桐一边看,一边在对文文说着图书上的故事,还不时地笑着呢。文文也很开心地看着、听着,没有像有的时候在教室里到处乱跑,显得比较安静。一本图书看完后,吴禹桐又去拿了一本和文文泽看了起来,基本上是他在讲着图书上的故事,文文有时也跟着一起说说,两个人玩得挺高兴的。

 书2.png 书3.png

【分析思考二】

我发现文文对看图书是比较感兴趣的,能很安静地看完一本又一本,在同伴的带领下,他能边看边听,坚持和她一起看了两本书,安静地进行游戏。我在游戏结束讲评时表扬了他们两个,如果班中多几个像吴禹桐这样的孩子的话,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帮助文文的到进步,那就更好了。

 

观察时间:2024411日 上午945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观察实录三】

文文来到阅读区,找了一本绘本,翻了几下,就去换了一本,又是随意的翻了几下,又要准备去换了。我走过去阻止:“文文,你应该再仔细的看看,不要急着还书。”文文不听,说完又去换了一本,连续的还了五六次以后终于不换了,而是坐在垫子上用书搭起了房子。

 书4.png书5.jpg

【分析思考三】

可以发挥“同伴老师”的作用。可以让文文选好书,然后坐下来和我一起阅读,这样就不会因为看不懂而没有耐心,也不会为了看书而看书。同时也可以借助同伴的阅读经验,理解画面的内容,享受阅读的快乐。

 

【回应策略】

1.教师适时给予幼儿关注,吸引注意力。

良好的专注力和幼儿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课堂的活跃度和趣味性就尤为重要。课前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具,保证课堂的流畅性,且每日的教学活动中也会穿插一些提问、竞赛、游戏的环节来增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授课期间当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要及时给与关注,点名字或者进行及时互动,将幼儿注意力吸引回来,或者暂停授课,利用手指谣、小儿歌等吸引幼儿注意力,等幼儿注意力集中再继续进行讲课。

2.适度的休息和放松。

良好的专注力建立在适度的休息和放松的基础上,因此也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放松时间,在小组环境或者个别化训练中,每个活动结束时或者下一个环节开始之前会有一个休息的时间,让幼儿跟随轻柔的音乐享受轻松的时刻有利于下一个环节的注意力提升。

3.及时且明确的强化。

在课堂上主带教师和辅助教师密切配合,当幼儿可以在低频率的辅助下跟随时,及时给予强化,且强化时明确说明是因为幼儿可以很好的跟随课堂,让幼儿产生自主提高专注力的动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