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建构区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张亿
观察时间:2024年4月8日 上午10:15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一】
观察开始时,小吴和天天在搭建城市修马路已经玩了一段时间了,他们将车道一节一节拼在房子的周围,并将小汽车和交通标识摆放在马路上,可以看到小吴在尝试将一个转弯标识放在直行道上,并将小车都放在了马路上,天天的手里拿着几个小汽车和小吴说话。天天说:“这条车道是直行车道,应该摆放直行标志,直行道的两边汽车开的方向不一样”,小吴回答:“嗯,我去换一下。”说着就跑到盒子里重新拿了一个直行的标志,并和天天一起把汽车方向换了一下。我问小吴:“你们在搭的是什么?”,小吴指着后边的“城市”说,“这边是马路,这是房子。”,他用手一边指着一边给我介绍。
【分析思考二】
小吴在摆放标志时,生活常识还有所欠缺,简单的交通标志还有一些分不清,但是在搭建过程中小吴的目的性、专注力都有所提高,能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合作,游戏过程中同伴对他提出游戏建议时,小吴能听从意见进行修改,在之后的游戏中老师要多给小吴一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提高小吴的社会交往能力。
观察时间:2024年4月15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区域游戏时间,几个小朋友来到了建构区,他们一起搭建着“城堡”。他们用清水积木通过垒高的形式搭建出了城堡大概的模样。文文拿来一块三角形的积木放在上面,说:“这不是屋顶吗?”,然后小吴在原来的城堡上放上了一块积木,接着小吴又放上一块长方形的积木,小吴想再放上一块积木,文文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块积木,边取下来边说:“不能再放这里啦,会倒的。”小吴坚持把积木放在上面,小吴又取了一块三角形积木放在最上面,说:“这是一个小房子。”这时候文文看了一眼城堡,把城堡歪了的“墙”扶了扶正,对准备继续垒高的小吴说:“唉,不要放的太高了。”
【分析思考二】
这次提供的建构材料比较单一,只有清水积木,小吴的建构能力比同龄幼儿要弱一些处在平铺、垒高水平,所以小吴在建构时一味地垒高,并不考虑积木是否会倒,老师可以一对一对小吴进行指导,让小吴模仿并积累建构经验,同时可以让其他幼儿将垒高的任务交给小吴,让小吴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去。
观察时间:2024年4月17日 上午9:13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初次自由探索搭建纸杯,孩子们很兴奋,小朋友们自己拿了纸杯开始独自搭建,有的尝试搭建金字塔,有的尝试搭建高楼和大桥等。小吴在搭建金字塔,他一遍遍将纸杯按着顺序排队,将纸杯进行单层的垒高、围合不断地重复单一的过程,小吴的纸杯越摆越长,希希说:“你摆到我这里 ,我都没地方搭纸杯了。”,老师提醒小吴可以将纸杯围起来,轩轩主动帮小吴开始摆纸杯,过了一会希希也加入了进来,纸杯越搭越高,小吴都爬到椅子上面摆纸杯,三个小朋友为了纸杯不倒下来,每放一个纸杯都小心翼翼地,在三人的合作下,搭了一个大高楼。
【分析思考三】
初次尝试搭纸杯,在搭建过程中小吴很有耐心,几次纸杯都搭到一半就倒了,但小吴都能将纸杯扶起来坚持搭完,但幼儿还没有合作意识,地方不够搭建纸杯的时候想不到可以合作完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回应策略】
1.对话,拓展兴趣需要——及时反馈
可以跟进继续个别对话交流,鼓励引导小吴自我发现、探究对冲关游戏的感知,激发他自主体验的兴趣,后续可借助观察、游戏后分享交流、任务导向等启发小吴如何在班级借助不同的游戏材料表征或实现这一游戏愿望。
2.支持从环境空间、材料展开——备游戏环境、材料
根据现场两组幼儿共同游戏的空间,需要拓展积木建构区的空间大小,并引导幼儿关注与对方的空间距离,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建构计划规划自己的建构空间。此外光滑的地砖在入秋后影响幼儿的身体,需要铺设相对厚且平整的地毯材料,既保护幼儿着凉,又能保护积木材料。而对于小吴的冲关游戏,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人物玩偶、标识标记、记录笔纸等,丰富建构主题、引发为游戏而建构、诱发幼儿自主记录自己的游戏经历等。
3.家园共育——看见真实、完整的孩子
根据之前与家长的对话经验以及家庭对小吴的认知理解,与小吴家长沟通跟进让他们了解小吴在表征的形式上不能仅凭绘画或语言表达来论断,引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并协同跟进支持小吴在游戏兴趣需要的满足,触动小吴更为积极地自主思考与创造表现。
4.个别化支持——经验拓展
而其他在建构作品的复杂性、建构游戏的象征性以及借助生活还原生活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有预设但不能“越界”,在启发小吴的同时可借助游戏后分享交流、作为首席的平行或联合游戏,触发小吴自主的感受与需要 ,拓展相关复杂、高级的建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