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社会行为的改善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白玥
观察时间:2024年4月12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一】
班里的孩子们都在操场上进行早操律动,在做第一个操跳皮筋时文文在班级周围到处走来走去,不加其他孩子的游戏活动,但是播放律动操的音乐时,文文跑回了队伍中跟其他孩子们一起去拿跳操用的花球,他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并能主动寻找旁边的小朋友做操节的互动部分,整个跳操过程中文文的兴致都很高。
【分析思考一】
文文从以前一对一的社交互动,发展成了与集体互动,在这次早操律动中能明显观察到文文对律动操比较感兴趣,愿意融入集体中参加活动,并能与周围的同伴进行互动,有了明显的社交欲望,整个跳操过程中文文的肢体动作相较于同龄的孩子,灵活性和协调性还是有所欠缺,但相比较以往来看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观察时间:2024年4月19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二】
班里的孩子们都在完小小快递员的游戏,文文一直站在边上看着小朋友玩,我问文文:“你想不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呀。”,文文像我点点头,我找了一辆小车给文文,文文拿到车后学着其他小朋友的样子,拿了一些积木块当作快递放在了自己的小车里,装好后文文开始推着小车绕障碍物,但是刚走没几步,文文的小车没有推稳积木块就掉了出来,我走到文文身边让文文先试着推着小车走直线再试着绕障碍物,在几次直线练习之后,文文再次绕障碍物运送货物,小车明显稳了许多,没有之前那样东倒西歪了。
【分析思考二】
文文在看小朋友玩游戏时,没有主动提出要玩游戏,但是在教师询问之后,已经有了融入游戏的愿望,相较以前文文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进步,愿意参与到集体的游戏中,不再是一个人游离在外,文文第一次尝试推小车时,能发现文文肢体的协调性要落后于其他孩子,小车会东倒西歪无法保持平衡,但是多次练习直线推行之后,小吴已经能较平稳地推小车行走一段距离。
观察时间:2024年4月26日 上午10:3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观察实录三】
文文来到建构区选择了拼装小车的游戏,他从玩具筐里挑出了两个车轮和一些搭建车身的材料,文文将拼插车身用的小棒拿在手上盯着看了好久才开始进行拼搭。文文将车底拼好后想要再去拿缺的车轮,这时浩浩和文文拿了同一个车轮,浩浩说:“这个是我先拿到的。”,文文听后并没有放手也不说话,浩浩从框里又拿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车轮给文文,文文接过车轮后,将车轮一下扔在了地上说:“我不要了,什么都不要。”,浩浩建起车轮再递给文文,文文再次把车轮扔在了地上。
【分析思考三】
文文能主动选择材料并进行拼搭小汽车的游戏,让我感到很惊讶,以往文文进入建构区都是无目的地随意进行积木拼搭,这次他看到区域里其他幼儿在搭小汽车,便模仿了他们的行为,但是在游戏中文文多数时间都是在独立进行游戏,在文文和浩浩抢同一个车轮时,文文的情绪失控了。文文无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情绪不够稳定,我们要多关注文文的情绪变化,并引导文文掌握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和语言。
【回应策略】
1.牵进去——由外向内链接
在游戏中,正常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自主、合作的进行游戏。而孤独症儿童由于脑部功能异常所引发的障碍,包括语言、情感感知、社会交往能力等,我们都知道孤独症儿童这方面的障碍无论如何成功的干预,将来都无法与正常人相比。也可以采取“脱敏”的方法,由弱到强的进行刺激。先由他最信任或者喜欢的人带着一对一的玩,然后再慢慢增加人数,让他感受到安全以及集体游戏带来的快乐。
2.走进去——由内向外打破
相对“牵进去”游戏,“走进去”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是由被动向主动靠近的一个过程,但也是非常困难的过程。当同伴不再邀请孤独症儿童进入游戏时,开始的阶段,有可能他们会失望,也可能会又关闭自己,但也有可能会暗自关注同伴游戏。这时,就需要老师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及时给予引导,让孩子尝试表达自己的意愿,给予最大的鼓励的支持,为孤独症儿童迈出的第一步加油助力。
3.重视同伴的作用
教师应鼓励正常学生与自闭症儿童交往,帮助他们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班上寻找年龄相当且有爱心的正常学生,安排和自闭症儿童坐在一旁,协助他们完成一些课堂指令,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课后,带领自闭症儿童参加一些游戏,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自闭症儿童的集体意识和观念,正确地运用社交方法,养成沟通交往的良好习惯,以便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班级的集体中。正常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主动接纳和支持自闭症儿童,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沟通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