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认知区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张亿
观察时间:2024年5月10日 上午10:16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一】
小吴和心心一起来到认知区,商量一番后决定玩卡通拼图。心心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卡通拼图后便开始拼搭起来,不一会儿,一条小鱼拼图就拼好了,她把拼好的拼图放在旁边的篮子里,然后又开始拼搭下一个了。小吴这边呢,则选择了一个小恐龙拼图,也开始拼了起来。但小吴就没那么顺利了,嘴里一直嘟囔着:“怎么放不进去呢?”他反复拼搭了好几次,就是没有成功,正当他要放弃时,心心走过来说:“小吴我来帮你吧!”,小吴欣然答应了。心心先看了一下小吴拼的图,再拿出原图对照看了下后发现,有一块拼图装反了,她快速把那块拼图反过来,再把最后一片拼上去,“哇,成功了”!两个孩子开心地鼓起掌来,他们的小脸儿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分析思考一】
小吴和心心在拼图前会先看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图形,并很快找出相对应的图形,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小吴能够接受同伴的帮助,不再是一个人游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
观察时间:2024年5月17日 上午10:32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小吴今天选择了投喂小怪兽游戏,刚开始小吴先拿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海绵块投喂小怪兽,每个形状都能投喂给对应的小怪兽,海绵块形状喂完后小吴拿起了形状食物卡片进行投喂,我随机拿了一些卡片想看看焓焓投喂地对不对,我发现每个小怪兽框里的食物卡片都跟小怪兽的形状不一样,我问小吴:“这些食物的形状跟小怪兽嘴巴的形状不一样诶,是不是放错了?”,小吴回答:“这些食物好吃。”,我提醒小吴小怪兽喜欢吃跟他嘴巴形状一样的食物,于是小吴将卡片全部倒回框子里重新开始投喂食物。
【分析思考二】
小吴的自我中心较为明显,给小怪兽为海绵块时,小吴都能投放对应形状的海绵块,但是在投放食物卡片时,小吴没有按食物形状投放,而是按自己的喜好给小怪兽喂食物,教师的介入让幼儿重新开始按规则进行游戏,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喜欢吃的食物再添加一些不同形状的食物卡。
观察时间:2024年5月23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好玩的区域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小吴来到了认知区,他对蘑菇钉玩具很感兴趣, 菲菲和小吴一起玩,菲菲对小吴说:“你看我的蘑菇山。”,小吴说说:“这是怎么玩的,你教我。”,菲菲说:“好呀,蘑菇钉要按照颜色来分类,不然就玩错了,就违反游戏规则了。”,小吴先将蘑菇钉按颜色分类,然后将大小不同的蘑菇钉分类插在底板上,插的时候小吴将蘑菇钉子高高低低摆放,很有耐心。
【分析思考三】
蘑菇钉的玩法主要巩固幼儿对颜色分类的认知,小吴已经对颜色掌握的很熟练了,并且对颜色分类也很熟悉,他可以在游戏中提高手部精细动作,同时她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发挥想象力。
【回应策略】
1. 自闭症幼儿在区域中玩游戏很容易停留在已有的经验之上,没有动脑筋去创新,或者胆子还太小,没有放开,不会选用替代,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介入,给自闭症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指导幼儿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让幼儿能够自主活动。
2. 自闭症幼儿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孩子自我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忙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3. 自闭症幼儿的分享交流难度较高,因为幼儿不但要回顾自己的游戏过程,还要组织语言。对于语言表达有缺陷的自闭症幼儿来说,要他们清晰地讲出游戏的过程,确实有一定难度。教师即时调整、通过信息技术体现游戏过程的照片,使其他幼儿产生共鸣,直接的视觉刺激和同伴的认可,提升了幼儿的成就感,支持他进一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