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快乐的节日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陆金茹
观察时间:2024年6月13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室内区域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一】
小吴比原先活跃了很多,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小吴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在我观察了小吴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他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时小吴在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很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辰辰正巧跑到小吴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小吴就大声地说:“你干嘛啊”,辰辰哭着向我告状说小吴打他了。我将这个情况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小吴叫了过来,对他说:“你对他怎样了啊?”小吴说:“辰辰把我的积木弄倒了,我没有骂他”我又问他:“你知不知道他为什么哭呢?”小吴摇摇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气对他说话,那他以为你就生气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会哭。对吗?”小吴想了想,对我说:“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齐玩。”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你是最棒的!”
【分析思考一】
1.小吴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幼儿社会交往潜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持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实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持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2.孩子爱表现,但自控能力很差,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他会表达不清。所以我们要耐心听完孩子的话,并能根据讲话内容作出应答。
3.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交谈,教师耐心倾听孩子讲话,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和回应孩子。并积极开展能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游戏,如:木头人、猜谜语等,锻炼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观察时间:2024年6月20日 上午10:25
观察地点:室内游戏区域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在区域活动游戏中,小吴很开心地选择了美工区,在美工区拿起画垫给小汽车涂色。不一会儿,传来了娃娃家“煮饭”的声音,娃娃家的小朋友做起了饭,吃起了“披萨”,小吴被他们吸引了注意力,放下画笔直接跑进了娃娃家玩耍。我发现了小吴这一现象,很快到娃娃家把他请出来,小吴伤心地哇哇大哭,吵到了所有小朋友游戏。
在短暂的思考后,我先抱了抱小吴,用平静的语气对他说“你是不是很想去娃娃家和他们一起做饭呢?看来你对娃娃家很感兴趣哦。”小吴点了点头,逐渐停止了哭泣,看来我的话语起了作用。于是我接着对他说:“但是区域活动有规则的,今天你选择了美工区,你就要在美工区里认真完成自己的作品。”(坚定地提出规则与界限)小吴思考了一下,对我说:“那我明天去娃娃家吧!”我给了他肯定的眼神,牵着他的手回到位置上继续认真地画画。
【分析思考二】
1.当陷入这样的情形时,我应该如何处理?是安慰小吴,然后继续让他回去娃娃家?还是严厉批评,让小吴坚持在美工区玩耍呢?这时正面管教便发挥出了作用,我需要巧妙地做好“和善而坚定”。“和善”便需要教师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学会用语言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而“坚定”便需要老师尊重自己,尊重具体的情形,为孩子设定界限,给孩子选择以使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这是一次简单的正面管教方式,和善而坚定可以渗透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既不需要教师过于娇纵,也不需要一味的说教与惩罚。而是让孩子学会被理解,并理解规则,并为自己的行为做选择,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习得人生的重要品质与能力。
观察时间:2024年6月27日 上午10:35
观察地点:室内区域角色区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医院五名医生各自忙碌着,有的在找医疗工具,有的在忙着穿工作服,有的来回走动,这时候小吴抱着宝宝来医院,说:“我的宝宝牙齿疼,医生可以帮我看看吗?” 东东马上走到小吴面前,微笑着说:“别担心,我是牙科医生,我来看看你的宝宝。” 东东点了点头,叫来一个护士,拿出了检查牙齿的工具。一边检查,一边跟宝宝说话:“小宝宝,你别怕,医生给你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坏牙齿。” 检查完宝宝的牙齿,告诉小吴:“你的宝宝没有坏牙齿,只是长牙的过程中会感到不适,这是正常的,你可以让宝宝多吃点清淡的食物,多喝水,也可以用冷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 听完后小吴非常感激地说:“谢谢医生,我会照着你的建议去做的。”最后还建议他多喝水、休息,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小吴很开心能在这个医院得到帮助。
【分析思考三】
1.区域活动与幼儿的社会经验、社会交往本领及教师支持有着必须的关系。
所以想要让幼儿更好地进行区域游戏,首先就要提升孩子的交往本领。同时多观察幼儿区域活动,了解幼儿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并在区域活动中发挥相互学习的优势,能力强带着能力弱的合作进行游戏,能力强的思维活泼自主性、带动性强,能力弱的缺乏社会经验但模仿力强。
2. 想要让幼儿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大胆交往、合作、商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本领及良好的个性开展,需要我们为幼儿供给舒适、丰富的环境,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自由交往,减少教师干预,同时加强对幼儿的合作教育,防止以“自己为中心”式的交往活动。
【回应策略】
1.要为幼儿供给更多的社会性开展所需,如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及性别主角等,这些除了在幼儿园对幼儿给予培养支持之外,家长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可以请家长多多配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独立性、自控本领,提升幼儿自己认知等,与此同时带着孩子多多的去接触一些外部环境,让幼儿更好的融入社会。
2.在活动中,捕捉幼儿心理的真实思想,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关爱的情感和分享的快乐,在理解和体会到别人对自己关爱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充分接纳和鼓励幼儿练习,接纳孩子偶尔的小动作,不要过分批评,应不断鼓励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培养耐性和增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