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我的情绪小怪兽 班级:中四班 观察者:邵冰青
观察时间:2024年10月10日 上午9:50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一】
在第一次集体游戏活动“我的情绪小怪兽”中,桐桐(化名),一名中班孤独症儿童,表现出了对游戏主题的好奇,但参与度不高。活动开始,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模仿不同情绪的小怪兽,并引导他们用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桐桐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但没有参与到游戏中。当老师邀请他模仿一个情绪时,他显得非常紧张,双手紧握,眼神闪烁不定,最终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不愿意参与。
【分析思考一】
1.社交障碍:桐桐在集体游戏中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难以与他人建立互动和联系。
2.情绪表达困难:桐桐缺乏情绪表达的技巧,无法用动作或声音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3.焦虑感:面对集体活动和新的游戏规则,桐桐表现出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观察时间:2024年10月14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二】
在第二次集体游戏活动“我的情绪小怪兽”中,桐桐的参与度有所提高。他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模仿一些简单的情绪动作,如开心时拍手、难过时皱眉。虽然他的动作还不够自然,但已经能够看出他在努力融入游戏。此外,桐桐在观察其他小朋友游戏时,偶尔会露出微笑,表现出对游戏的兴趣。
【分析思考二】
1.情绪表达能力提升:经过上次的辅导,桐桐开始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虽然还不熟练,但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社交意愿增强:桐桐开始表现出对游戏的兴趣,并尝试与他人建立联系,虽然这种联系还比较浅显。
3.焦虑感减轻:随着对游戏规则的逐渐熟悉,桐桐的焦虑感有所减轻,开始更加放松地参与游戏。
观察时间:2024年9月18日 上午10:30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桐桐
【观察实录三】
在第三次集体游戏活动“我的情绪小怪兽”中,桐桐的表现令人惊喜。他不仅能够准确地模仿不同情绪的动作和声音,还能够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情绪故事。在角色扮演环节,桐桐自信地扮演了一个开心的小怪兽,用夸张的动作和欢快的笑声感染了周围的人。此外,桐桐在游戏中还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分析思考三】
1.情绪表达能力成熟:经过多次辅导和游戏实践,桐桐已经能够熟练地用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且表达自然、准确。
2.社交技能提升:桐桐在游戏中能够主动与他人互动,分享自己的情绪故事,展现出了良好的社交技能。
3.自信心增强:随着游戏参与度的提高和社交技能的增强,桐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他更加愿意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回应策略】
1.持续巩固:继续通过集体游戏和活动,巩固桐桐的情绪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游戏任务,如“情绪小剧场”,让桐桐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2.鼓励桐桐在其他社交场景中尝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与家人的互动、与其他班级的孩子交流等。可以邀请桐桐的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共同见证桐桐的成长和进步。
3.根据桐桐的具体进步情况,适时调整支持策略,确保他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不断成长。同时,也要关注桐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需求,如认知、语言等,为他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4.建立成长档案:为桐桐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记录他在游戏中的表现、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有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桐桐的发展状况,为他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5.个性化引导: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帮助桐桐逐步了解游戏规则,减轻他的焦虑感。在辅导过程中,可以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卡片)来展示游戏规则和情绪表达的方式,让桐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6.情绪教育:利用绘本、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桐桐识别并理解不同的情绪。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情绪识别游戏,如“情绪连连看”,让桐桐在游戏中学习情绪表达。
7.感官刺激:使用软垫、音乐等感官刺激工具,帮助桐桐放松身心,提高他的参与度。可以安排一些感官活动,如“音乐按摩”,让桐桐在音乐的节奏中放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