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
游戏主题:专注力 班级:小二班 观察者:颜静娟
观察时间:2024年10月11日 上午9:55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苗
【游戏实录一】
坐在拼图桌前,小苗的眼神立刻被拼图吸引。他拿起一块拼图,仔细观察拼图的形状和图案,专注度很高。在拼图过程中,周围小朋友的嬉笑、玩闹都没有干扰到他,他沉浸在拼图里,持续专注约5分钟。期间,他会不断尝试将拼图放在不同位置,动作虽有些缓慢但很认真。
【分析思考一】
在拼图过程中,周围小朋友的嬉笑和玩闹声未对他产生影响,这表明他在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过滤外界无关的声音信息。这种抗干扰能力在孤独症幼儿中是较为宝贵的,说明他在视觉和思维集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观察时间:2024年10月18日 上午10:05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苗
【游戏实录二】
游戏开始,小苗坐在桌前,眼睛立刻被彩色珠子吸引。他拿起绳子,开始尝试将珠子穿起来。过程中,他神情专注,周围小朋友的吵闹声未对他造成干扰,持续专注约 10 分钟。期间,他会仔细挑选珠子的颜色,按自己的顺序穿。但当老师走近询问他要不要帮忙时,他停下动作,眼神有些惊慌。老师离开后,他又重新开始,但专注力有所下降,会不时看向老师方向。后来旁边小朋友不小心碰掉他的一颗珠子,他变得烦躁,试图去捡珠子,游戏中断,之后很难再回到之前的专注状态。
【分析思考二】
小苗对彩色珠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表明他在视觉刺激方面有较强的专注力倾向。他能够长时间盯着珠子,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颜色进行穿珠,说明他在视觉信息处理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这种视觉专注是进一步培养他专注力的良好基础。
观察时间:2024年10月25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苗
【观察实录三】
小苗开始搭建 “高楼”,他一块一块地拿起积木,试图将它们堆叠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动作比较缓慢但很有节奏。每当一块积木放上去,他会停顿一下,仿佛在思考下一块积木该怎么放。他专注于自己搭建的 “高楼”,没有注意到旁边有一位幼儿不小心碰倒了自己搭建的作品而大哭起来。大约 10 分钟的时间里,他成功地搭建了五层 “高楼”,脸上没有明显的表情变化,但可以看出他很专注于自己的搭建任务。
【分析思考三】
他主要专注于积木本身的特征(如形状、颜色)以及搭建的过程,对周围环境中的社交因素(其他幼儿的交谈、哭闹)不太关注,这符合孤独症幼儿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的特点。
【回应策略】
一、营造稳定且适宜的环境
为孤独症儿童创造安静、简洁、有秩序的环境至关重要。在教室或家中设置专门的活动区域,空间布置要简单,避免过多的装饰和杂物,减少视觉上的干扰。例如,墙壁颜色选择柔和的色调,避免过于鲜艳和繁杂的图案。同时,要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避免嘈杂的声音,如电视声、大声喧哗等。可以使用隔音材料或在周围设置一些柔软的物体来吸收声音。另外,要确保活动区域有充足的光线,让孩子能清晰地看到活动材料和任务。
二、依据兴趣选择活动与材料
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因为基于兴趣的活动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对某个卡通形象感兴趣,可以准备相关的拼图、贴纸、填色本等。比如,孩子喜欢小猪佩奇,那就选择小猪佩奇主题的拼图,孩子会更愿意参与其中。材料的选择也要注意,对于小班孤独症儿童,要选择色彩鲜艳但不过于刺眼、形状简单易辨别的材料。像大颗粒的积木,颜色明亮,形状有明显区别,孩子在搭建过程中容易专注,而且积木的触感也能增加他们的兴趣。
三、运用结构化教学方法
采用结构化的教学方式,将活动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以穿珠子为例,先教孩子如何拿起珠子,再教如何将线穿过珠子,每次只教一个步骤,让孩子逐步掌握。同时,指令要简洁明了,使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比如,对孩子说 “拿珠子”,同时用手指向珠子。在孩子完成每个小步骤后,及时给予奖励,如一个小贴纸或者孩子喜欢的零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继续参与的动力。
四、培养日常专注习惯
建立规律的作息和活动时间表,让孩子知道在特定时间要做特定的事情。比如,每天上午安排固定的专注训练时间,进行如拼图、搭积木之类的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孩子的注意力情况调整,一般 5-10分钟左右。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引导孩子专注于一些简单的日常任务,如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逐步提高他们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