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干预指导案例(9月 杨诗卓)
发布时间:2024-09-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诗卓

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奇妙阅读     班级:小二班        观察者:杨诗卓  

 

观察时间:2024913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室内区域

观察对象:苗苗

【游戏实录一】

小朋友们都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游戏,苗苗小朋友坐在座位上看着别的小朋友忙碌。他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要去哪里玩呀?”我对他说:“你可以自己去选择喜欢的区域。”他点点头走进了阅读区,在阅读区,凯凯让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角色名称,欣欣就说自己是猪妈妈,要照顾小猪们,苗苗就在旁边看着他们聊天。小朋友们开心的时候他就跟着笑笑,小朋友们排队玩游戏时,他就跟着排队。

 

【分析思考一】

苗苗小朋友比较内向,不太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区域游戏中他没能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来到阅读区。在阅读区里,总是跟着其他小朋友们做东做西,但是自己从来不主动大胆的提出想法,虽然跟着其他的孩子玩的不亦乐乎也很开心,但是没有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成为区域游戏活动的小主人。

 

观察时间:2024920 上午1015

观察地点:室内区域

观察对象:苗苗

【游戏实录二】

今天区域游戏图书馆里,苗苗一会拿着图书当方向盘开汽车,嘴巴里还不时的发出:“滴滴、叭叭!”的汽车叫声,一会还把书卷起来当话筒唱歌。好几本书都掉在了地上,却只见孩子从书上踩过的脚印,没有一个人会弯腰捡图书,我对苗苗说:“书宝宝已经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了,怎么没有人把书宝宝送回家呢?看,这本书宝宝已经在哭啦!”没人反应,最后还是土豆小朋友把书捡起来放回了书架。

 

【分析思考二】

激发特需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经常抽出时间和特需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当特需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教育特需幼儿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图书。

 

观察时间:2024924 上午1030

观察地点:室内区域

观察对象:苗苗

【观察实录三】

小朋友对美工区的工作相当的感兴趣,幼儿的选择性很大。苗苗最近很喜欢玩黏土,区域活动时就拿黏土玩,他准备制作甜甜圈,他拿出了甜甜圈的底板,我询问他需要什么颜色的黏土来制作,只见苗苗将甜甜圈的底板揉成了一团,我请苗苗停止了游戏。

 

分析思考三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指导特需幼儿,进行正确的示范,让幼儿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工作,同时还要告知特需幼儿在区域里的规则,让他们了解并遵守。

 

【回应策略】

1.给予充分关爱,引导走进集体

对于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方面的弱势,幼儿园要给予更多照料和关心。基于融合教育背景,幼儿园可安排热爱幼教工作、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专门关注孤独症儿童,结合教学工作需求,可设置执教老师,配合班主任教师开展工作,给予孤独症儿童贴心的关怀和帮助。为切实实施融合教育,在安排指导教师时,幼儿园要选取拥有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观察其表现,及时抓住干预和教育契机,引导其感受大集体生活的温暖、快乐。首先,教师要向孤独症儿童展示实际行动,多在互动过程中展示抱抱动作,走近儿童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获得感情体验,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同时根据孤独症儿童对绘画、图片较为敏感的特征,教师可利用图谱的方式传递简短指令,利用图片的方式呈现换衣服、上厕所、穿鞋子等活动流程,通过采取程序化的训练方式,引导儿童走进和适应集体生活。

2.利用同伴游戏,改善交往行为

同伴支持与孤独症儿童社会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在与同伴互动过程中,孤独症儿童能够积累社会性交往经验。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同伴支持环境,引导其他同伴与孤独症儿童互动,使其走进集体化环境,再通过开展同伴游戏活动,干预孤独症儿童发展。在同伴游戏活动中,教师可安排活泼外向、规则意识强的儿童坐在孤独症儿童旁边,拉着他的手一起参与游戏。同时,在开展自主游戏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集体活动小组,引导其他小朋友与孤独症儿童沟通和交往,带着其玩游戏。比如,教师组织互动性强的游戏活动,如扑克比大小、挑小棒、手指游戏等,让普通儿童带领孤独症儿童一同游戏,使得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情感,不仅锻炼了协调能力,还有效改善了孤独症儿童的交往行为,感受互动游戏带来的快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