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课题研究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4年3月29日 | 地点 | 会议室 | 应到 人数 | 12 | 实到 人数 | 12 |
主持人 | 颜静娟 | 活动 形式 | 研讨会议 | ||||
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 课题开题内容介绍 | ||||||
主 要 内 容
|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关注特需儿童,深入挖掘游戏干预的价值。 1.游戏干预可以作为诊断学前特殊儿童问题的工具,辅助其他诊断方法,借以深入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及原因。 2.游戏干预为学前特殊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谐及愉快的气氛,允许儿童自由发挥,同时治疗者还能提供积极的尊重、温暖的关怀以及同情和支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3.游戏干预弥补了学前特殊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活动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使教师和儿童本身较易接触与了解问题的焦点所在,并适时地引导他们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4.游戏干预能帮助学前特殊儿童通过游戏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潜意识的过程呈现出来,并使紧张、焦虑、恐怖及不满等消极情绪体验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发泄,帮助其处理内在的情绪状态,形成健康的心理。 5.为学前特殊儿童提供了社会性技能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硬壳,发展适当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自信心,建立起新的情感交往模式,有效地提高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兴趣和愿望。 (二)实现游戏定制,设计特需儿童融合课程。 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不多,实践也起步比较晚,不少幼儿园并没有能够较好掌握融合教育中游戏的应用技巧,从而导致了这一领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教师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游戏应用不足;游戏创新不够;游戏应用易失控等。通过此研究,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特殊教育的业务素质,并结合普教经验,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个性化教育需求。依据儿童个体需求,实现个性化游戏定制,不断积累适合不同障碍儿童的游戏课程资源。 (三)优质融合教育资源辐射,普惠特殊需要儿童。 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其研究成果可以为周边幼儿园的融合教育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还可以推广到特需儿童的家庭和社区中,为社区的特需儿童带来可操作性的干预方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游戏干预:是以游戏材料或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自我解除困扰的一种干预方法。受过训练的教师使用游戏的治愈性力量,来协助特需幼儿预防或解决心理社会的困扰,以及达成正向的成长与发展。 融合教育课程:特需幼儿和普通儿童能够融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学前教育任务,让障碍儿童感觉自己和其他儿童没有差异,最大程度发挥障碍儿童潜能的课程。本课题拟开发社会交往游戏、动作发展游戏、生活自理游戏三大类的游戏化课程,以支持每个儿童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了解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从学前特需儿童对游戏干预的参与兴趣、表现方式、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指导策略,教师在研究中的组织指导及反思调整能力。 3.观察法:运用个案观察、IEP的不断推进对幼儿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分项评估。 4.经验总结法:主要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研究,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用于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经过实践研究,最终形成游戏干预策略。 5.案例分析法:扎实开展融合教育游戏活动,总结提炼形成案例,进行跟踪观察和记录,找到具有共性的教育方法,在同类幼儿群体中进行推广。 四、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坚持“以人为导向”的教育,强调在一体化教育体系中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差异和身心特点,按需施教,因材施教。 2.在融合的环境内对学前特需儿童实施游戏干预,可增加特需儿童与典型发展儿童互动的机会,有助于帮助特需儿童恢复有机体自我调节系统,改善其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层次,增加正向的自我概念。 3.研究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并总结开发出一套融合教育课程,为幼儿园教师指导与干预各类特需儿童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借鉴。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通过此项研究充分发挥游戏对特需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制定并完善适合特需儿童的融合教育课程,既为幼儿园有效开展融合教育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依据,又弥补了学前融合教育课程内容不足、创新不足的问题。 2.秉承融合理念,扩大了本园的融合教育师资团队,通过研究,更好的掌握融合教育中游戏的应用技巧。
| ||||||
评 价 | 课题成员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了核心概念,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
填表人 杨诗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