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情绪过山车 班级:小二班 观察者:白玥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2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苗苗
【游戏实录一】
我拿着小熊玩偶,假装小熊生气地说:“小熊的玩具被抢走了,它很生气。” 然后做出小熊生气的动作。我问苗苗:“苗苗,小熊生气了,我们要怎么办呢?” 苗苗没有回答,也没有模仿我的动作,只是静静地坐着。我故意拿走苗苗正在玩的一个小积木,苗苗立刻表现出不高兴,伸手去抓积木,眉头紧皱,嘴里发出 “嗯嗯” 的声音。我赶紧抱住苗苗安抚,并尝试引导他做深呼吸,但苗苗挣扎抗拒,情绪愈发激动,进而大声哭闹。我邀请李老师来到游戏室,我拉着苗苗的手引导他与李老师打招呼,可苗苗一看到李老师,便把头埋进我怀里,紧紧抓住我的衣服,无论如何劝说都不肯抬头看李老师。
【分析思考一】
情境创设策略未达预期,苗苗未能融入情境。身体安抚策略在苗苗情绪激动时不仅无效,反而使他更抗拒。后续游戏可尝试用苗苗更感兴趣的玩具车吸引其注意力,依据苗苗自身经历创设情境,并用他熟悉的音乐安抚情绪。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11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苗苗
【游戏实录二】
我拿着苗苗最爱的玩具车走进游戏室,苗苗的目光瞬间被吸引,眼睛亮了起来。我提出玩游戏并以玩具车作为奖励,苗苗点头表示同意,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玩具车上。我拿着小熊玩偶,说:“苗苗,小熊的玩具被别的小动物抢走了,小熊很生气。” 并让小熊做出生气的动作。随后询问苗苗如何帮助小熊,苗苗思索片刻后,拿起另一个小玩具递给小熊。我再次轻轻拿走苗苗手中的玩具车,苗苗虽表情立刻变得有些不高兴,但没有像上次那样立刻哭闹。我在旁边轻轻哼唱苗苗平时喜爱的儿歌,苗苗听着儿歌,情绪逐渐平稳,不再表现出不高兴。我邀请李老师来到游戏室,并对苗苗说:“苗苗,李老师来看你了,你看李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 李老师拿着小拼图走向苗苗,苗苗看着李老师,没有躲避。在我的鼓励下,苗苗伸手接过小拼图,小声对李老师说了句:“谢谢。”
【分析思考二】
兴趣诱导策略效果显著,让苗苗在情绪识别环节有更多关注和反应。音乐安抚策略优于上次的身体安抚策略,苗苗能在音乐安抚下平静情绪。逐步引导策略使苗苗在社交应对练习中有了突破。不过,苗苗在情绪模拟和社交应对方面仍较被动。后续游戏可在情绪模拟环节增加互动性,如让苗苗选择帮助小熊的方式;在社交应对练习中,提前告知苗苗李老师会带他喜欢的东西,增强其期待感,提高主动性。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16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苗苗
【观察实录三】
当我故意拿走苗苗正在玩的小拼图时,苗苗皱了皱眉头,对我说:“老师,我不开心了。” 随后,我引导他调节情绪,苗苗主动做了几次深呼吸,然后对我说:“老师,我好了,我们一起玩吧。”在我还未邀请李老师时,苗苗就询问李老师何时到来。李老师到来后,苗苗主动走向李老师,说:“李老师好,今天有好玩的吗?” 李老师给了苗苗一个小玩具,苗苗开心地表示感谢。
【分析思考三】
在苗苗正确进行情绪识别和处理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强化其积极行为,增强自信心。情景拓展策略:在情绪模拟环节,通过增加情景故事性,如小熊迷路,引导苗苗深入理解和表达情绪,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引导策略:在情绪处理实践和社交应对练习中,鼓励苗苗主动表达情绪和需求,培养自主性。
【回应策略】
1. 根据苗苗的性格特点和社交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同伴与他进行互动游戏。可以先挑选性格温和、有耐心且善于引导的同伴,逐渐过渡到不同性格类型的同伴组合。例如,开始时安排与苗苗关系较好、互动较为顺畅的同伴一起进行简单的情绪游戏,如共同模仿不同的情绪表情或表演情绪小故事;随着苗苗能力的提升,引入一些较为活泼、有创意的同伴,激发苗苗在互动中的更多潜能和创造力。
2. 情绪调节策略强化:进一步强化苗苗已经掌握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并教给他一些新的调节方法,如简单的情绪放松技巧(如肌肉放松法)或情绪转移方法(如通过专注于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来缓解当前情绪)。在游戏中,设置一些专门的训练环节,让苗苗练习这些情绪调节策略,例如,在模拟紧张情绪场景时,引导苗苗运用深呼吸和肌肉放松法来缓解紧张情绪,并逐渐熟练掌握这些技巧,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如应用。
3.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苗苗学会自我监控情绪状态。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提示和提问,如 “苗苗,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你的心情是开心还是有点紧张呢?” 帮助苗苗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同时,在苗苗完成一个情绪处理任务或经历一个情绪事件后,与他一起回顾整个过程,分析他在情绪管理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