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猜猜我是谁 班级:小二班 观察者:颜静娟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2日 上午9:55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苗
【游戏实录一】
游戏开始,教师播放了一段小狗的叫声,引起了小苗的注意。他微微侧头,似乎在倾听,但表情显得有些困惑。当教师询问“这个声音是什么?”时,小苗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声音的来源。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其他小朋友纷纷举手回答,而小苗则显得较为沉默,只是偶尔点点头表示认同。
在游戏规则说明阶段,小苗对于戴眼罩的要求显得有些紧张,当被选中戴上眼罩站在游戏区域中央时,他紧紧抓住衣角,显得有些不安。其他幼儿轮流发出动物叫声,小苗尝试根据声音猜测,但多次未能猜中,显得有些挫败。
【分析思考一】
小苗在本次声音辨识游戏中显得较为被动,对于声音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他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较慢,戴眼罩后的不安情绪影响了他的游戏表现。此外,小苗在语言表达上也显得较为迟缓,未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未来在游戏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小苗主动倾听和表达,增强他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9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苗
【游戏实录二】
游戏开始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小猫的叫声,小苗这次显得更为专注,他轻轻皱起眉头,似乎在努力辨认。当教师询问声音来源时,小苗虽然没有立即回答,但眼神中透露出思考的光芒。在引导幼儿讨论环节,小苗开始尝试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声音不大,但可以看出他在努力融入游戏。
在游戏进行阶段,小苗被选中戴上眼罩。这次他显得没有上次那么紧张,虽然仍然有些不安,但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尝试猜测声音来源。当其他幼儿发出声音时,小苗会仔细倾听,然后犹豫地给出答案。虽然猜中率不高,但他能够说出自己的猜测理由,如“我觉得这个声音像小鸟叫,因为我在公园里听过”。
【分析思考二】
小苗在本次声音辨识游戏中有了明显的进步。他对于声音的辨识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更专注地倾听并尝试猜测。同时,他在语言表达上也更为积极,开始尝试分享自己的想法。未来在游戏中,可以进一步鼓励小苗大胆猜测和表达,同时增加一些他更熟悉的声音元素,以提高他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13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苗
【观察实录三】
游戏开始后,教师播放了一段汽车喇叭的声音,小苗迅速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当教师询问声音来源时,小苗自信地举手回答:“这是汽车的声音!”在引导幼儿讨论环节,小苗积极参与,不仅分享了自己对于声音的认识,还主动询问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在游戏进行阶段,小苗再次被选中戴上眼罩。这次他显得非常自信,当其他幼儿发出声音时,他能够迅速且准确地猜测出声音来源。在猜测过程中,他还能够详细说出自己的猜测理由,如“我觉得这个声音像小狗叫,因为小狗的叫声比较短促而且有力”。
【分析思考三】
小苗在本次声音辨识游戏中表现出了极高的专注力和自信心。他对于声音的辨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能够迅速且准确地猜测出声音来源。同时,他在语言表达上也更为流畅和自信,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未来在游戏中,可以进一步增加游戏的难度和复杂性,以挑战小苗的辨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他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游戏,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回应策略】
一、增强情感支持与安全感
孤独症儿童往往对新环境和未知事物感到不安,这会影响他们的参与度和表现。因此,增强他们的情感支持与安全感至关重要。教师应通过日常的亲密接触,如拥抱、轻拍等,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在游戏开始前,可以通过简短的故事或儿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放松心情,减少紧张感。同时,教师应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二、简化游戏规则,逐步引导参与
孤独症儿童对于新规则的适应较慢,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游戏时简化规则,确保他能够清晰理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适应游戏节奏。例如,在游戏初期,可以允许小苗不戴眼罩参与游戏,让他逐渐熟悉游戏流程和其他幼儿的互动方式。随着对游戏的适应,再逐步引入戴眼罩的环节,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游戏难度和节奏,确保他在游戏中保持愉悦和自信。
三、鼓励主动倾听与表达
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表达上显得较为迟缓,这限制了他们在游戏中的互动。为了鼓励他们主动倾听与表达,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和反馈的方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他的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也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等游戏形式,为他们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其他幼儿与特需儿童进行互动,如邀请他一起讨论声音的特点、分享猜测理由等,激发他的参与热情。
四、增加熟悉的声音元素,提高游戏参与度
为了提高游戏参与度,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孤独症儿童熟悉的声音元素。例如,在游戏设计中引入他们喜欢的动物叫声或他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门铃声等。这些熟悉的声音元素能够激发小苗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更积极地参与游戏。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游戏环节,如让他模仿动物的叫声、猜测生活中的常见声音等,让他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五、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发展
孤独症儿童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他们的进步和问题。家长可以在家中为他们创造类似的游戏环境,让其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同时,家长也可以向教师反馈他们在家中的表现和问题,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他的情况,制定更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可以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支持,帮助他克服孤独症带来的挑战,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