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脸儿变变变 班级:中四班 观察者:邵冰青
观察时间:2024年11月4日 上午9:50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一】
小明坐在桌前,双手紧握在一起,眼神显得有些迷茫,不时地环顾四周,似乎对绘画材料感到陌生。当教师引导大家观察脸部图片时,小明只是短暂地看了一眼,便迅速将视线移开,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教师尝试与小明互动,询问他是否喜欢画画,小明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进一步回应。在教师的鼓励下,小明勉强拿起一支水彩笔,但很快就放下了,转而开始摆弄自己的手指。
【分析思考一】
1.小明对绘画活动缺乏兴趣,可能是由于孤独症导致的社交障碍和注意力分散。
对绘画材料不熟悉,缺乏基本的绘画技能和信心。
2.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化教学方式,与小明一对一互动,引导他观察脸部图片,并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脸部轮廓。鼓励小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即使只是简单的线条,也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观察时间:2024年11月5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二】
在教师的个别化指导下,小明开始尝试用线条描绘脸部轮廓。虽然线条还不够流畅,但可以看出他在努力模仿教师的示范。教师为小明提供了多种颜色的水彩笔,鼓励他尝试用颜色填充脸部。小明对颜色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开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纸上涂抹。在绘画过程中,小明偶尔抬头看向教师,似乎在寻求肯定和鼓励。教师及时给予了他积极的反馈,称赞他的进步。随着绘画的深入,小明逐渐变得专注起来,与教师的互动也增多。
【分析思考二】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明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
2.他开始主动与教师互动,寻求反馈和肯定,这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为小明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如组织小组活动、分享会等,让他与同伴进行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3.绘画活动有助于小明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促进他的全面发展。
观察时间:2024年11月6日 上午10:30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桐桐
【观察实录三】
小明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脸部绘画作品。线条流畅,颜色搭配和谐,脸部表情生动。在展示作品时,小明主动向同伴和教师介绍自己的作品,虽然语言表述还不够清晰,但已经能够看出他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小明在绘画过程中显得非常专注和投入,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也增多。他主动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询问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和同伴对小明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小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分析思考三】
1.小明在美术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交能力也有所发展。
2.他开始主动与同伴和教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是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3.绘画活动为小明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展示才华的平台,有助于他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继续为小明提供个别化的绘画指导和支持,帮助他提高绘画技能和创造力。鼓励小明尝试使用更多的绘画技巧和颜色搭配,丰富他的作品内容。
【回应策略】
1.评估与了解:在美术教育活动开始前,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兴趣、能力和特点,以便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因材施教:根据评估结果,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适合他们水平和兴趣的绘画主题、材料和工具。例如,对于小明这样的孩子,可以从简单的线条和颜色开始,逐步引导他尝试更复杂的绘画技巧和主题。在绘画过程中,及时给予小明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引导他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想法,促进他的社交能力发展。
3.家园沟通;与小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他的进步和发展,为他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融合教育提供支持。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也为小明提供绘画和创作的机会,促进他的全面发展。
4.减少干扰: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少干扰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绘画创作。
5.逐步引导: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孤独症儿童观察、思考和创作。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和提问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想象力。
6.小组合作:鼓励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分享展示: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分享和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