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可爱的动物 班级:中一班 观察者:陆金茹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3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室内区域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徐
【游戏实录一】
在今天的建构游戏中,我介绍起建构区中“三角形”的搭建方法,我一边讲解一边介绍着搭建的具体步骤:“先搭长条,然后在长条旁的第一个洞洞开始继续变金箍棒”。在我的介绍后,我便对幼儿发起了玩区域的指令,在我的指令下,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到区域脱去鞋子后进去活动。今天光顾建构区的是小徐等五位孩子,只见小徐和乐乐拿起了雪花片模仿着老师的样子“变”起了金箍棒,随后他们停止了建构,而是挥动着手上的金箍棒做起了“嘿嘿哈哈”的动作,一会儿变起了手枪,一会儿变起了大刀,玩的不亦乐乎。正在他们高兴的时刻,不料,小徐的手上金箍棒突然断了,这时的小徐大哭起来,我立马弯下腰,一边安慰小羽,一边和他重新修正这金箍棒。在我的安慰下,小徐的情绪得到了平息,“阴雨天”很快转晴。
【分析思考一】
在随后的讲评中,我和孩子们交流了金箍棒断的原因,并将搭建牢固的图示进行绘制,要求边缘和圆心碰牢,有张贴在区角中,以便让幼儿在今后的搭建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将圆形搭紧,这样才能保证牢固性。
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小徐这孩子在幼儿园的这段时间情绪还不是很稳定,早上来园时也经常会有哭闹现象的发生,分离焦虑相当严重,而且据他妈妈说,小徐很会用哭来掩饰,因此,在游戏中发生的事情是对小徐侧面的反应。当他发现金箍棒断的时候,他立刻哭了起来,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的我及时给予幼儿关注,在观察、询问的基础上分析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并安慰幼儿。其实像这样的孩子也有,教师应及时抚平孩子的情绪,否则也会影响到幼儿今后入园时的表现,另外,在老师的安慰中他也会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对他的呵护,从而产生亲近感。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6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走廊角色区
观察对象:小徐
【游戏实录二】
游戏时间到了,小徐来到了最喜欢的娃娃家。他刚整理的蔬菜、水果、玩具等等物品,就来了小客人,“妈妈”彤彤去买点东西,他很着急地对彤彤说:“家里要来客人,我要去买点水果。” 彤彤一听,赶紧喊道:“别着急,我们一起去”“我要买丝瓜、豆子,还要买点草莓……”小徐一边催促一边说出自己想要买的东西,一阵紧张安排后,两人就一起出发了。
【分析思考二】
小徐最近语言表达提高明显,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语言交往也很频繁。在游戏中,他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模仿进行游戏,游戏的开始两个孩子模仿地很真实。但是游戏中间,两个孩子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导致他们争执起来。此时,我并没有立即介入,正好妈妈的出现,化解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观察中我也发现小徐能积极参与游戏,创造游戏情节,哪怕是无事可做时还能想到去拉客人,可以说减少了自己的无事可做。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10日 上午10:35
观察地点:走廊美工区
观察对象:小徐
【观察实录三】
在今天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小徐和涵涵来到美工区,开始进行“黏贴画”。小徐尝试着用手指沾着颜料,根据作品需要运用着各种的技巧。一会儿,树叶就呈现了美丽的景象。然后用湿抹布擦干净手,再画下一景物。在绘画过程中能将物品放回原位保持画面整洁,操作熟练。在他一旁的涵涵情绪高涨,操作步骤也很有序,小徐对涵涵说“你会印这个吗?帮帮我吧!”涵涵(思考了一下):“给我,我会”。小余:“你怎么弄得?教教我吧。”涵涵兴奋又带着骄傲着说:“你这样就行了”,小徐边说边又画了一次,他迫不及待的沾颜料画起来,画的没有涵涵快和好,但也画出了基本特征还是不错的。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时,两人有序整理材料。将作品整齐的摆放在站牌上,并主动洗手。
【分析思考三】
从上述孩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具备基本的绘画技能的能力,且已学会自己思考并想办法解决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法。在孩子进行思考时,教师"不参与",是为了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幼儿独立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小徐的行为可以说是孩子日常活动的再现,积累孩子们一定的活动技能经验,展现出他们养成的良好规则意识,充分体现了幼儿区域活动的规则性。
【回应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有效的抓住一切教育契机,丰富幼儿的活动经验。
2.采用平行时介入或交叉式介入来引导幼儿游戏。及时进行游戏总结,让幼儿分享相关经验,对幼儿的创新玩法进行表扬、鼓励。
3.教师可以对幼儿增加一些建构经验的积累,如:提供一些图片,或参观其他幼儿的搭建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思维,加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能对已有经验的一个拓展和延伸。
4.对于小徐的进步,应该给予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培养其在众人面前的言语表达能力,并让他分享自己的经验,供其他幼儿学习。此外,还需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