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生活自理游戏《我会洗小手》 班级:中三班 观察者:张丽娟
观察时间:2024年11月8日 上午10:45
观察地点:中三班盥洗室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一】
在今日的饭前洗手时段,桐桐走进洗手间后,并没有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她打开水龙头后,并没有立即开始洗手,而是对水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用手指在水流中玩耍,不时地溅起水花,显得非常兴奋。老师提醒她按照洗手步骤进行,但桐桐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我的提醒反应不大,继续玩水。直到其他小朋友都洗完手离开,桐桐才在教师的再次引导下,勉强完成了洗手过程,但显然并没有达到清洁双手的目的。
【分析思考一】桐桐玩水行为的可能原因
1. 感官刺激寻求:
特需幼儿往往对某些感官刺激有特别的偏好或敏感,桐桐玩水可能是她对水流触觉刺激的一种寻求,这种刺激可能让她感到愉悦或放松。
2. 注意力分散:
特需幼儿常常存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桐桐在玩水时可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忽略了洗手的真正目的。
3. 模仿能力有限:
虽然桐桐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的洗手步骤时,她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和执行,从而转而关注自己更感兴趣的水流。
观察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上午10:15
观察地点:中三班盥洗室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二】
课间洗手时段,桐桐与几位小朋友一同走到洗手池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桐桐没有立即被水流吸引而开始玩水,而是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其他小朋友的洗手过程。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打开水龙头,认真地搓洗双手时,桐桐也模仿着打开了自己的水龙头,并尝试着洗手。虽然她的动作略显笨拙,但明显是在努力模仿同伴的洗手行为。随后,桐桐也按照同伴的样子,仔细地搓洗了双手的各个部位,并在洗完后关上了水龙头。
【分析思考二】
1. 社交技能的进步:
模仿是特需幼儿学习社交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桐桐能够模仿同伴洗手,表明她在社交互动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开始尝试融入集体,并学习他人的行为。
2.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洗手是一个需要自我管理的过程,桐桐能够模仿同伴完成洗手步骤,说明她在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上有了提升,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进行活动。
3. 认知能力的提升:
模仿同伴洗手需要桐桐观察、理解和记忆一系列的动作和步骤,这有助于提升她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和记忆力。
观察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上午09:55
观察地点:中三班盥洗室
观察对象:桐桐
【观察实录三】
在今日活动前洗手时段,桐桐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玩水或者只是简单地冲洗双手,而是拿起了一块肥皂,认真地涂抹在双手上。她仔细地搓洗了手掌,在搓洗的过程中,桐桐还时不时地用水冲洗掉手上的肥皂泡,确保双手被彻底清洁。整个洗手过程持续了几分钟,桐桐始终保持着专注和认真的态度。洗完手后,她还用毛巾仔细地擦干了双手。
【分析思考三】
1. 卫生习惯的养成:
使用肥皂洗手是保持个人卫生的基本习惯之一。桐桐能够主动使用肥皂洗手,说明她已经开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2. 自我照顾能力的提升:
洗手是一个自我照顾的过程,桐桐能够独立完成这一步骤,表明她在自我照顾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不仅能够增强她的自信心,还能为她未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认知与模仿能力的进步:
使用肥皂洗手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模仿能力。桐桐能够正确地使用肥皂并搓洗双手的各个部位,说明她在这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理解和执行复杂的动作序列。
【回应策略】
1.强化正面反馈与奖励机制
每次桐桐正确完成洗手步骤后,给予即时的口头表扬,如“桐桐,你洗手洗得真仔细,真棒!”
设立洗手小明星奖励制度,每周或每月评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幼儿,并给予小奖品或荣誉证书。
通过班级群或家园联系册向家长通报桐桐的洗手进步,鼓励家长在家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肯定。
2.创设趣味性与教育性并重的洗手环境
在洗手间墙面或门上张贴洗手步骤的图示或卡通画,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放置多种颜色和香味的肥皂或洗手液,让桐桐在洗手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增加洗手的乐趣。
播放轻松愉快的洗手歌曲或儿歌,营造愉悦的洗手氛围。
3.个别化指导与辅助
在洗手时段,教师需密切关注桐桐的洗手过程,对于她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错误,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辅助。
根据桐桐的洗手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洗手计划,逐步增加洗手的难度和复杂性,如教她如何正确使用洗手液、控制用水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