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生活自理游戏《我会自己上厕所》 班级:中三班 观察者:张丽娟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2日 上午09:45
观察地点:中三班盥洗室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一】
今日上午,小朋友们按照日常安排排队上厕所。我突然注意到桐桐有些异常。她似乎对前面的同学特别关注,眼神紧盯着前方,身体逐渐靠近,并突然用力推了前面的同学一下。被推的同学险些摔倒,幸好及时稳住了身体。桐桐的这一行为引起了队伍的混乱,其他小朋友纷纷投来惊讶和不解的目光。我立即上前安抚了被推的同学,并将桐桐带到一旁,尝试了解她的情绪和意图。
【分析思考一】
1. 社交理解障碍:
桐桐可能并不明白推人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甚至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或想引起注意而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2. 感官过敏或寻求刺激:
桐桐推人可能是因为她对前方同学的某种特征(如衣服颜色、动作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或不适,从而通过推人来表达或缓解这种感觉。
3. 缺乏适当的表达方式:
由于语言和社交技能的限制,特需幼儿可能难以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桐桐推人可能是她试图传达某种信息或需求,但无法找到更合适的方式。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6日 上午10:15
观察地点:中三班盥洗室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二】
在今天的课间休息时,小朋友们陆续走向厕所准备上厕所。桐桐也跟随大家一起来到了厕所入口,但她并没有立即加入排队的队伍,而是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正在排队的小朋友们。她似乎对同伴们的排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仔细观察着他们如何站队、如何等待以及如何进入厕所。在观察的过程中,桐桐的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在努力模仿和学习同伴们的动作。
【分析思考二】
1. 模仿学习的需求:
特需幼儿往往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模仿,这是他们获取新技能和知识的一种方式。桐桐站在一旁观察同伴排队,可能是她对这一行为产生了兴趣,并试图通过模仿来学习如何正确排队上厕所。
2. 社交技能的探索:
对于特需幼儿来说,社交技能的发展是一个挑战。桐桐通过观察同伴的排队行为,可能是在尝试理解社交互动中的规则和秩序,以及如何在集体活动中与他人相处。
3. 安全感的需求:
在陌生的或不确定的环境中,特需幼儿可能会感到不安或焦虑。桐桐通过观察同伴的排队行为,可能是在寻找一种熟悉和可预测的模式,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观察时间:2024年12月12日 上午10:05
观察地点:中三班教室
观察对象:桐桐
【观察实录三】
在今日的课间时段,我注意到桐桐与其他小朋友一同前往卫生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没有直接走向厕所,而是停在了队伍的最后,开始观察前面的小朋友如何排队等待。桐桐的眼神专注,身体微微前倾,似乎在仔细研究每一个排队的细节。当队伍向前移动时,她也跟着缓缓前行,保持与队伍的一致。轮到她上厕所时,她按照观察到的步骤,有序地进入并使用了厕所。
【分析思考三】
1. 模仿与学习:
特需幼儿往往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适应环境。桐桐观察并模仿其他小朋友的排队行为,可能是她学习社会规则的一种方式。
2. 社交技能的进步:
排队是社交互动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桐桐愿意参与并学习排队,表明她在社交技能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开始尝试融入集体生活。
3. 自我管理的提升:
学会排队不仅关乎社交技能,也体现了桐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增强。她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
4. 增强自信心:
每一次成功的排队经历都可能增强桐桐的自信心,使她更加愿意尝试新的社交活动和技能。
【回应策略】
1.即时反馈:每当桐桐正确排队或尝试模仿排队行为时,教师应立即给予正面反馈,如微笑、点头、口头表扬(如“桐桐,你排队排得真好!”)或奖励贴纸等,以强化她的积极行为。
2.设立小目标:与桐桐一起设立可达成的小目标,如“今天我们要一起排好队上厕所哦!”,并在达成后给予特别奖励,激发她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3.排队游戏:设计一些简单的排队游戏,如“小动物排队过河”、“水果排队进篮子”等,让桐桐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排队技能,同时增加趣味性。
4.实际场景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如课间上厕所、洗手、领取点心等场合,有意识地引导桐桐参与排队,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5.身体语言提示:教师可以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给予桐桐排队时的提示和引导,如用手势指示队伍的方向,用微笑鼓励她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