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音乐节奏模仿 班级:小二班 观察者:颜静娟
观察时间:2025年1月3日 上午9:58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苗
【游戏实录一】
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涌入,准备开启一场欢乐的音乐节奏模仿之旅。小苗也跟着人群走进来,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摆放的乐器,有沙锤、响板、铃鼓等。犹豫片刻后,他伸手拿起一个双响筒,紧紧握在手中,却只是静静地站着,没有要跟着音乐动起来的迹象。旁边的小伙伴们已经随着播放的动感音乐,欢快地摇晃起手中的乐器,嘴里还跟着哼唱,现场热闹非凡。小苗偶尔会瞟一眼身边玩得正开心的同伴,但很快又低下头,专注于手中的双响筒。老师发现后,走到他身边,微笑着轻轻拉起他的手,带着他一起随着音乐节奏敲打,小苗的身体有些僵硬,动作很不协调,节奏也完全不对,老师松手后,他便又恢复到独自发呆的状态,不再敲打双响筒。
【分析思考一】
小苗在音乐活动初始阶段就暴露出融入集体的困难。他能够主动进入音乐区并选择乐器,说明对音乐活动存在一定的感知与好奇,但缺乏主动参与和跟随节奏的意识。他将注意力聚焦在双响筒上,这为后续引导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可围绕双响筒设计专门的、循序渐进的节奏训练,强化他对节奏的感知与把握。同时,他在社交互动上表现得较为被动,面对老师的引导回应微弱,后续需要更耐心、细致且具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帮助他逐渐适应集体音乐氛围,迈出主动交流的步伐。
观察时间:2025年1月8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苗
【游戏实录二】
今天音乐区调整了布置,增加了彩色灯光,灯光会随着音乐节奏闪烁,试图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氛围辅助孩子们进行节奏模仿。小苗进入音乐区后,被闪烁的灯光吸引,站在原地仰头看了一会儿。当音乐响起,他依然走向熟悉的双响筒,拿起后,开始缓慢地敲击,敲击速度没有规律,时快时慢,与音乐节奏相差甚远。周围小朋友三两成群,互相交流、配合敲击出和谐的节奏段落,小苗却独自站在角落,对身边的热闹恍若未闻。中途因用力过猛,双响筒从手中滑落,他愣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慌张,弯腰捡起后,双手抱紧它,停止了敲击动作,无论老师如何用言语和手势鼓励,他都不再尝试,直到活动结束,都维持着抱紧双响筒的姿势,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分析思考二】
小苗此次在音乐区受环境新元素影响,出现短暂注意力转移至灯光,可见多感官刺激有助于吸引他的关注,后续可适度增加此类元素融入音乐节奏教学。在音乐节奏模仿实操中,他的节奏把控能力依旧薄弱,需细化节奏训练步骤,如从基础的匀速敲击开始,利用视觉辅助(如与节奏同步闪烁的指示灯)强化学习效果。社交孤立问题再次突显,面对突发小状况(双响筒掉落)他极易退缩,后续不仅要引导其他小朋友主动关怀,老师更要及时介入安抚,帮他克服心理障碍,逐步引导他参与到简单的互动合作节奏模仿环节,培养社交自信。
【回应策略】
1.精选适配乐器
根据儿童的手部力量、精细动作发展水平以及兴趣偏好,挑选不同类型的乐器。对于像小苗这样手部力量稍弱的孩子,可提供轻巧、易抓握的乐器,如小型沙锤、软质响板等。定期更新乐器种类,保持新鲜感,激发儿童探索欲。
2.创设趣味音乐情境
结合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卡通形象等,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如“森林音乐会”“迪士尼音乐派对”等。通过讲述故事背景、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儿童融入情境,增强参与音乐活动的动力。
3.明确节奏学习目标
为每次音乐节奏模仿活动设定清晰、可达成的目标,如学会用沙锤打出简单的两拍节奏、跟随音乐稳定晃动乐器 30 秒等。将大目标拆分成小步骤,让儿童逐步完成,积累成功体验,提升自信心。
4.融入音乐角色体验
准备与音乐情境相关的角色扮演服饰或道具,如“小指挥家” 的指挥棒、“森林小精灵” 的翅膀等。让儿童在模仿节奏过程中扮演角色,增加趣味性,同时借助角色特点引导其更投入地参与活动,如“小指挥家” 需要精准把握节奏来指挥乐队。
5.鼓励同伴互助合作
分组进行音乐节奏游戏,每组安排一名能力稍强、性格友善的孩子作为 “小老师”,帮助像小苗这样需要额外支持的同伴。明确小组共同的节奏任务,如合作演奏一段简单的儿歌节奏,培养合作精神与互助意识。
6.设定音乐挑战关卡
在游戏中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关卡,如限时跟上音乐节奏、根据节奏变化迅速切换乐器演奏等。当儿童成功闯关,给予小贴纸、表扬信等及时奖励,激发竞争意识与挑战欲。
7.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播放有趣的音乐动画视频,展示小动物们用乐器演奏的欢乐场景,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模仿欲望。利用音乐节奏学习类 APP,让儿童在互动游戏中练习节奏感,寓教于乐。
8.链接生活音乐元素
引导儿童留意生活中的音乐节奏,如闹钟的滴答声、雨滴落下的声音等。鼓励他们用乐器模仿这些生活中的节奏,将音乐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提升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