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游戏活动方案
游戏领域 | 专注力游戏 | 副领域 | 听觉注意力 | 游戏形式 | 小组活动 |
游戏名称 | 猜猜我是谁 | 适用年龄 | 小班 | 设计者 | 颜静娟 |
游戏目标 | 班级幼儿 | 随班就读幼儿 | |||
1.通过听觉线索识别并猜测出同伴或物品,提升听觉注意力与辨识能力。 2.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增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 1.在同伴的帮助下,通过简单的听觉线索参与游戏,提升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2.感受游戏的快乐,逐步融入集体活动中。 | ||||
游戏准备 | 材料准备: 1.各类动物叫声、日常物品声音音效(如小狗叫、小猫叫、汽车喇叭声等)。 2.遮眼布或眼罩。 1.知识经验准备: 2.对常见动物叫声和日常物品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了解基本的游戏规则,如轮流玩、等待等。 | 个别化声音选择:为特需幼儿准备一些他们特别熟悉且容易辨识的声音,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参与游戏。 辅助工具: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图片或符号,帮助特需幼儿理解和记忆声音与对应的事物。 | |||
环境安排 | 在教室的阅读区,请4个普通幼儿与特需幼儿一起合作游戏。 | ||||
游戏过程 | 小组活动 | 个别化参与及支持策略 | |||
1.引入游戏: (1)教师播放一段动物叫声或物品声音,让幼儿猜猜是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这个声音是什么?你听过吗?在哪里听过? 2.游戏规则说明: (1)选出一名幼儿戴上眼罩,站在游戏区域中央。 (2)其他幼儿围成一个圈,轮流发出一种动物叫声或模仿物品声音。 (3)戴眼罩的幼儿需根据声音猜测是谁发出的,或是什么物品的声音。 (4)猜对后,换下一位幼儿戴眼罩继续游戏。 3.游戏进行: (1)教师负责播放音效或指导幼儿发出声音。 (2)鼓励幼儿用清晰的声音模仿,确保游戏的公平性。 (3)引导幼儿在猜测时说出理由,如“我觉得这个声音像小狗叫,因为我家的小狗也是这样叫的”。 4.游戏评价: (1)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测过程和感受。 (2)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正确猜测,特别关注特需幼儿的进步和表现。 (3)鼓励幼儿提出改进游戏的建议,为下次游戏做准备。 | 在播放声音前,先与特需幼儿简单沟通,告知即将播放的声音类型,帮助他们做好准备。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游戏规则,确保特需幼儿能够理解。可以通过示范或图片辅助说明,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游戏玩法。
在特需幼儿发出声音或猜测时,教师或其他幼儿可以给予适当的语音或肢体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游戏。同时,鼓励特需幼儿勇敢尝试,即使猜错也不要气馁。
在游戏评价环节,特别关注特需幼儿的进步和表现,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鼓励特需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感受和收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归属感。 | ||||
评价 | 依照幼儿的发展状况评价学习的效果。如果幼儿能够做到以下任一情形就算通过: 1.能够准确猜测出至少3种不同的声音来源。 2.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够积极参与游戏,并表现出对声音的关注和兴趣。 3.特需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表现出进步,如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更准确地猜测声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