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我快乐 我快乐 班级:中一班 观察者:华雨灵
观察时间:2025年2月18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室内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徐
【游戏实录一】
在建构区,小徐独自挑选了积木,坐在角落搭建。全程专注于手中动作,未与其他幼儿交流。在搭建过程中,若积木倒塌,他会表现出明显烦躁,有跺脚、低声呜咽的行为,且不愿再尝试搭建,直到老师轻声安抚后才继续。当有其他幼儿靠近其搭建区域时,他立刻停下动作,眼神闪躲,身体紧绷,似乎对他人靠近感到不安。尽管其他幼儿友好邀请一起玩,他也毫无回应,依旧自顾自地摆弄积木。
【分析思考一】
观察发现,小徐在区域游戏里,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同伴零交流互动。在游戏进程里,但凡周围环境有丝毫变化,比如其他小朋友大声说话,或者有人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物品,他都会瞬间停下手中动作,表现出高度的警觉,神情紧张且不安。并且,他的情绪管理能力较为薄弱,一旦遭遇困难,像积木搭建失败这类小挫折,便难以自控,会出现跺脚、哭闹等行为。后续计划安排一些小组合作游戏,从简单的两人互动开始,循序渐进,引导他参与社交,逐步增强适应能力,学会管理情绪 。
观察时间:2025年2月20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室内美工区
观察对象:小徐
【游戏实录二】
在美工区,小徐径直走向彩泥区域,安静坐下后开始独自玩彩泥。全程专注于手中动作,用小手反复搓、捏,做出简单形状,没有和旁边小朋友交流,也未受周围热闹氛围影响。老师上前轻声询问想不想尝试和旁边小朋友一起做个大作品,他只是微微摇头,依旧专注手上动作。当另一位小朋友不小心碰倒他做好的彩泥造型,他先是一怔,随后情绪瞬间失控,大声尖叫,双手用力拍打桌面,对老师的安抚也毫无反应,直到老师将碰倒的造型复原,情绪才慢慢平复。
【分析思考二】
这次观察可见,小徐在美工区全身心沉浸在个人活动中,全程只专注摆弄彩泥,对周边小朋友释放的交流信号无动于衷,极力抗拒社交互动。面对突发事件时,他的承受能力明显不足,一旦熟悉的事物或状态被打破,像彩泥造型被碰倒这样的情况,情绪便会瞬间“决堤”。他大声尖叫、用力拍桌,陷入情绪漩涡难以自拔,即便老师及时安抚也收效甚微,直至将其作品复原才慢慢平复。基于此,后续计划安排一对一引导,从简单的互动环节入手,让他在安全舒适的氛围里逐渐适应集体活动,进而有效提升情绪稳定性 。
观察时间:2025年2月25日 上午9:50
观察地点:室内阅读区
观察对象:小徐
【游戏实录三】
在阅读区,小徐安静地走进来,径直走向熟悉的绘本架,抽出一本反复看过多次的绘本,坐在角落独自翻看。他的目光始终专注在书页上,一页页机械地翻着,偶尔会轻轻触摸书中图案。在阅读过程中,周围小朋友的讨论声、翻书声都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老师尝试轻声询问他最喜欢书中哪个角色,他没有回应,依旧沉浸在自己的阅读节奏里。当有小朋友靠近他坐下,他立刻往旁边挪开,身体微微蜷缩,似乎对他人的靠近十分抵触。
【分析思考三】
通过这次观察不难发现,小徐在阅读区始终只专注自己。他独爱反复翻看同一本绘本,沉浸在熟悉的故事与画面里,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淡漠。当有小朋友靠近,他会立刻警觉起来,往旁边挪开,身体紧绷、微微蜷缩,对他人靠近有着十分明显的回避反应,社交互动意愿极低。鉴于此,后续可以从他喜爱的绘本入手,先安排一对一的分享交流,待他适应后,再逐步引导他参与小组阅读分享,让他在熟悉的氛围中慢慢接触他人,在互动里增强交流,逐渐培养社交意识 。
【回应策略】
1.使用简单、清晰且重复性高的语言与自闭症幼儿交流,每次只传达一个核心指令,如“把积木放这里”。同时配合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增强信息传递效果,帮助幼儿理解,激发回应。
2.提前了解幼儿兴趣点,在区域游戏中投放相关材料。比如他喜欢汽车,就在建构区提供汽车模型和道路积木,当他参与游戏时,借此话题主动沟通,如“你搭的车好酷,要去什么地方呀”,提高其回应积极性。
3.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情绪波动,如因积木倒塌而烦躁时,第一时间给予温柔的身体接触,像轻拍肩膀,轻声安抚。待其情绪稳定,鼓励他再次尝试,并对努力和进步及时肯定。
4.先安排一对一简单互动游戏,如传球,随着幼儿适应逐步增加人数。过程中,引导其他孩子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