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生活自理游戏《我给娃娃喂饭》 班级:中三班 观察者:张丽娟
观察时间:2025年3月10日 上午10:25
观察地点:中三班教室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一】
教师将仿真娃娃、塑料餐具和彩泥制作的“食物”摆放在桌上,示范用勺子舀起“食物”喂到娃娃嘴边,并发出“啊——”的拟声词,邀请桐桐模仿。当教师递给她勺子时,桐桐迅速将双手背到身后,身体后仰,眉头紧皱。教师轻声引导“桐桐试试看”,她用力摇头说"不要",并试图离开座位。教师又改用毛绒玩具,桐桐短暂地触碰玩具熊的爪子,但当教师再次递出勺子时,他她突然将彩泥捏成团扔到地上,发出急促的"嗯嗯"声。
【分析思考一】
1.游戏中的社交压力:尽管《我给娃娃喂饭》游戏看似是单人游戏,但在集体游戏环境中,桐桐可能会感受到来自同伴或教师的无形社交压力。他可能会担心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如其他儿童,或者害怕因表现不佳而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评价。这种社交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进而以抗拒游戏的方式来逃避可能面临的社交困境。
2.缺乏社交支持:另一方面,若在游戏过程中,桐桐没有得到足够的来自同伴或教师的有效社交支持,也会影响他的游戏参与度。例如,当他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没有同伴主动给予帮助,教师也未能及时发现并提供适当的引导与鼓励,这会让桐桐感到孤立无援,逐渐失去对游戏的信心与兴趣,表现出抗拒行为。
观察时间:2025年3月21日 上午10:15
观察地点:中三班教室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二】
游戏区域里摆放着一个娃娃和一套儿童餐具,还有一些模拟食物。老师先拿起勺子,盛起一块 “胡萝卜”,示范着慢慢将其送到娃娃嘴边,同时嘴里念叨着:“看,娃娃要吃饭啦,胡萝卜可好吃啦。” 在示范过程中,老师不时转头观察桐桐的反应,桐桐站在一旁,眼睛看着老师的动作,但表情较为平静,没有主动参与的迹象。随后,老师将勺子递给桐桐,鼓励她说:“桐桐,你也来试试给娃娃喂饭,娃娃肯定很想吃你喂的食物。” 桐桐接过勺子,但只是握着,手悬在半空,既没有去盛食物,也没有做出喂娃娃的动作,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直到游戏时间结束,桐桐始终没有真正给娃娃喂一口饭。
【分析思考二】
1.成效方面:老师在本次游戏中采取的积极引导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与第一次游戏相比,桐桐不再抗拒参与游戏,愿意在老师的邀请下接近游戏区域并停留,这表明老师温和的态度和耐心的邀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桐桐对游戏的抵触情绪,成功降低了她的心理防线,为后续进一步引导创造了可能。
2.局限方面:尽管老师进行了示范和鼓励,但未能成功促使桐桐尝试给娃娃喂饭。这可能是因为老师的引导方式未能精准匹配桐桐的学习节奏和心理需求。示范过程可能对桐桐而言过于抽象,没有充分考虑到她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的特殊性。同时,老师在鼓励桐桐时,给予的指令相对宽泛,缺乏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导致桐桐虽然接收到了鼓励信号,但仍然不清楚具体该如何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观察时间:2025年3月26日 上午10:30
观察地点:中三班教室
观察对象:桐桐
【观察实录三】
游戏开始前,老师面带微笑,用轻柔的声音说:“桐桐,咱们今天又要来和娃娃一起玩吃饭的游戏啦,你还记得上次我们一起玩的场景吗?” 桐桐微微点头。
这次游戏区域不仅摆放着娃娃和餐具,周围还增加了一些桐桐喜欢的卡通贴纸。老师拿起勺子,再次向桐桐示范喂饭动作,一边做一边详细讲解。示范结束后,老师将勺子递给桐桐,鼓励道:“桐桐,该你啦,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 在老师的鼓励下,桐桐小心翼翼地将勺子往娃娃嘴边送,虽然中途有一些晃动,但最终成功将 “苹果” 喂进了娃娃嘴里。老师激动地鼓掌,桐桐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又开始重复喂饭的动作,这一次,她的动作比之前流畅了一些。
【分析思考三】
1.积极反馈强化:老师及时且丰富的积极反馈对桐桐的行为起到了强大的强化作用。从桐桐拿起勺子舀食物的那一刻起,老师就抓住每一个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鼓掌、热情的语言赞扬等方式,让桐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动力继续尝试和完成游戏任务。
2.适应与学习能力提升:桐桐在多次接触游戏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游戏的节奏和环境。他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以及自己不断的尝试,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现在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喂饭动作,体现了他在游戏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技能的成长过程。
【回应策略】
一、平行游戏示范
教师坐在桐桐斜后方(非对面),用同款娃娃同步操作,当桐桐出现推碗动作时,教师故意掉落自己的勺子:“哎呀我的勺子也想玩滑梯!”降低错误压力。
二、激发兴趣策略
1.引入同伴互动:邀请一位性格开朗、友善且有耐心的小朋友来到桐桐身边,对这位小朋友说 “你看,桐桐也想和我们一起给娃娃喂饭,我们一起带着桐桐好不好?” 鼓励同伴以自然的方式与桐桐互动,如递给桐桐勺子,说 “桐桐,你来试试给娃娃喂一口饭”,利用同伴的积极情绪和行为感染桐桐,激发其参与游戏的兴趣。
2.增添游戏趣味: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音效或故事元素,比如模仿娃娃的声音说 “哇,好香的饭呀,我好想快点吃到”,或者讲述一个娃娃因为没吃饭而没力气玩耍,现在需要桐桐帮忙的小故事,吸引桐桐的注意力,让游戏变得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