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小小消防员 班级:中四班 观察者:邵冰青
观察时间:2025年3月25日 上午9:50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一】
活动开始时,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活动的期待和兴奋。然而,桐桐却显得有些紧张,她站在教室的一角,双手紧握,目光不时地扫向放在消防站区域的消防员头盔和灭火器模型。当教师开始播放《消防员的一天》短动画时,其他孩子们都兴奋地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消防员的勇敢和灭火时的情景,而桐桐则只是静静地站着,身体保持僵硬,没有参与讨论。教师注意到桐桐的紧张情绪,走到她身边,蹲下身子,用温柔的声音和社交故事卡片轻声讲解即将进行的游戏,并指着流程图上的第一步“戴头盔”给她看,试图让她放松下来。
【分析思考一】
桐桐对新环境和新活动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和焦虑,这是孤独症儿童在面对新事物时常见的行为特征。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或不安。教师通过提供社交故事卡片和流程图的视觉支持,帮助桐桐理解了即将发生的活动内容和步骤,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的焦虑感。同时,教师的轻声讲解和近距离接触也为桐桐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感,让她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观察时间:2025年3月25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二】
在紧急集合的任务中,当警报声响起时,其他孩子都像小消防员一样迅速跑到消防站穿戴装备,准备出发灭火。而桐桐则稍微迟疑了一下,没有立即行动,她似乎对警报声和突然的活动变化感到有些害怕。教师见状,轻拍她的肩膀,用温和的声音提示她“戴头盔”,并告诉她可以稍微等一下再出发,给予她一些时间来适应。在扑灭情绪火焰的任务中,桐桐起初对用塑料水管拍打地面“火焰”的指令感到困惑,她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教师在旁边示范用泡泡瓶吹气,模拟灭火的过程,并鼓励桐桐尝试模仿。在同伴的重复提示下,桐桐终于开始慢慢地模仿教师的动作,用泡泡瓶吹气“灭火”。
【分析思考二】
桐桐在紧急集合任务中的迟疑表明她对新指令的反应速度较慢,这可能与她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有关。教师允许她延迟响应,并给予身体提示和语言鼓励,这是有效的个别化支持策略,有助于减轻她的焦虑感,让她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在扑灭情绪火焰的任务中,桐桐对具体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好,但在理解抽象指令方面存在困难。教师通过示范和同伴的重复提示,成功地引导她完成了任务,这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观察时间:2025年3月25日 上午10:30
观察地点:中三班
观察对象:桐桐
【游戏实录三】
在合作营救的任务中,桐桐被安排进行单人任务,即运送1个小动物到指定筐。她拿起担架上的毛绒玩具,小心翼翼地走着,但在走到一半时突然停下,似乎对接下来的动作感到不确定。她回头看了看教师,眼神中充满了困惑。教师走到她身边,轻轻触摸担架上的不同纹理胶带,引导她继续前行,并告诉她:“桐桐,你做得很好,继续往前走,把小动物送到筐里去。”在教师的引导下,桐桐终于成功地将小动物运送到了指定筐中,她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分析思考三】
桐桐在合作营救任务中的表现显示出她在独立完成任务时的能力,但在面对不确定情况时容易感到困惑和焦虑。教师通过提供触觉提示(触摸担架上的不同纹理胶带)和语言引导,帮助她克服了这一困难,并成功完成了任务。这表明个别化支持策略在促进孤独症儿童参与和完成任务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也增强了桐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她更加愿意参与后续的活动。
【回应策略】
1.提供持续的视觉支持:
在整个活动中,继续使用社交故事卡片、流程图和情绪表情图卡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桐桐理解活动步骤、指令和情绪表达。可以制作一些特制的视觉提示卡,如“下一步该做什么”的提示卡,帮助桐桐在活动中更好地跟随步骤。
2.实施个别化指导:
根据桐桐的具体需求和反应,灵活调整活动难度和指令方式。例如,在紧急集合任务中允许她延迟响应,在合作营救任务中安排单人任务,逐渐引导她参与更复杂的合作活动。为桐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她在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需的支持。
3.增强感官刺激和触觉提示:
在活动中融入更多感官友好的设计,如使用不同纹理的胶带、提供挤压玩具、加重毯等,以满足桐桐的感官需求,帮助她更好地参与活动并调节情绪。可以设置一些感官休息站,让桐桐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去放松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4.鼓励同伴支持:
安排一些友善、耐心的普通儿童与桐桐一起活动,通过同伴的示范、提示和协助,促进她的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和活动,让桐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适应和融入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