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神秘空间探索 班级:小二班 观察者:白玥
观察时间:2025年3月14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博
【游戏实录一】
游戏开始前,在空间外介绍时,小博安静地站在一旁,眼神平静,表情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偶尔眨眨眼,对老师的讲解反应平淡,既不表现出兴奋也没有害怕的神情。
戴上眼罩准备进入空间时,小博没有抗拒,也没有特别的反应,就像平时听从指令一样顺从地戴上眼罩。进入空间后,小博的身体姿态比较放松,老师引导他触摸周围环境,小博只是机械地伸手触碰,动作幅度较小,没有过多的表情或言语反馈,如老师说“摸摸这个软软的垫子” ,小博只是轻轻碰一下,然后就把手放下。
摘下眼罩找玩具环节,小博依旧是不紧不慢地行动,眼神四处张望,听到老师提示后,也只是缓慢地朝着提示方向移动,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好奇或急切。
【分析思考一】
小博在游戏过程中情绪波动极小,表现出一种较为淡漠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他对新环境缺乏足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可能是他的表达方式比较内敛,内心情绪没有通过外在表情和动作明显呈现。后续需要尝试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激发他的兴趣,比如增加一些动态的、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引起他的关注和探索意愿。
观察时间:2025年3月20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博
【游戏实录二】
游戏开始前,老师提前拿出一些新的、造型奇特的玩具给小博展示,小博的眼神有短暂的停留,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在空间外观察时,小博依然安静,只是偶尔会微微歪头看空间内部。
戴上眼罩进入空间,小博表现如常,没有抗拒或兴奋的迹象。在触摸感知环节,老师特意引导他去触摸一个会发出轻微声响的玩具,小博听到声音后,眉毛微微动了一下,但没有其他更多反应,只是按照老师的指示触摸了一下。
摘下眼罩找玩具时,小博看到空间内新增的一些色彩更绚丽的玩具,脚步稍有加快,但表情依然平静,在寻找过程中,小博只是默默地寻找,很少与老师进行眼神交流或言语互动。
【分析思考二】
虽然增加了一些新元素,但小博的情绪波动仍然不明显。这表明常规的刺激方式可能难以触动他。也许需要深入了解小博的兴趣点,从他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才能激发他的内在动力和情绪反应。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与他的情感连接,尝试用更温暖、更具亲和力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与他互动,引导他表达内心感受。
观察时间: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小二班
观察对象:小博
【观察实录三】
游戏开始前,老师了解到小博喜欢小动物,便在空间外提前展示了一些可爱的动物造型玩具,并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些玩具在空间里“藏起来” 等待小博去找。此时小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嘴角微微上扬。
进入空间过程中,小博依然比较安静,但能感觉到他的身体稍微前倾,似乎有了一点期待。在触摸感知环节,当触摸到动物造型玩具时,小博轻轻捏了一下,然后小声说“是小兔子” 。
摘下眼罩找玩具时,小博的行动明显更积极,眼神专注地在空间里搜索动物玩具,找到后,小博露出了淡淡的笑容,还主动拿着玩具给老师看,说“我找到啦” 。
【分析思考三】
这次从小博的兴趣点出发,取得了一定效果,他有了一些积极的情绪反应和主动行为。这说明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小博是能够被激发的。在后续游戏中,要持续围绕小博的兴趣设计活动内容,进一步强化他的积极情绪和探索行为,同时逐步引导他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和互动,提升他的社交能力。
【回应策略】
1.精准激发兴趣
深入与小博的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小博的兴趣爱好、偏好等,例如他喜欢的动画角色、特定的物品材质等。根据这些信息,在游戏空间内布置他感兴趣的元素,如放置相关主题的玩具、张贴海报等,以吸引他主动探索。
定期更换空间内与小博兴趣相关的物品,保持新鲜感,持续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强化情感互动
老师在游戏过程中增加与小博的肢体接触,如拍拍他的肩膀表示鼓励,拥抱他给予安全感。用更温柔、亲切且富有变化的语气与他交流,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建立情感反馈机制,当小博有积极表现时,及时给予具体的肯定和奖励,如“你找到小兔子玩具啦,你观察得真仔细,太棒了!”并给予他喜欢的小贴纸等小奖品。
3.促进社交融合
邀请同样对小博感兴趣事物有好感的小朋友一起参与游戏,先从简单的平行游戏开始,如大家各自寻找相同主题的玩具,然后逐渐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分享找到的玩具,讲述自己的发现,提升小博的社交互动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游戏,围绕小博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如共同搭建一个动物主题的场景,在合作过程中培养他与同伴协作、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