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相亲相爱一家人 班级:小二班 观察者:李倩尔
观察时间:2025年3月7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苗育博
【游戏实录一】
活动开始后,博博独自走到建构区,从积木筐里拿出长方体积木,开始沿着桌子边缘整齐地排列。他全程一言不发,眼神始终专注在手中的积木上,若有其他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排列好的积木,他会立刻停下动作,眼神出现慌乱,随后将被碰乱的积木重新归位,继续之前的排列动作。整个活动时间内,他都在重复这个排列行为,没有尝试搭建其他造型。
【分析思考】
博博重复排列积木的行为,是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典型表现。他们通过重复固定的动作和行为模式,来获得安全感和秩序感。这种刻板行为有助于他们应对周围复杂且不确定的环境,在自己构建的小世界里找到掌控感。同时,他对积木被碰乱的强烈反应,也反映出他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和难以适应。他在心理上已经预设好了积木排列的秩序,任何打破这种秩序的行为都会让他感到不安和焦虑。
观察时间:2025年3月14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苗育博、张晚柠
【游戏实录二】
今天建构区开展小组合作搭建 “城堡” 的活动。当老师将博博安排进小组后,他一直站在旁边,没有参与其他小朋友的讨论和搭建。有小朋友主动递给他积木,邀请他一起搭建,他也没有回应,只是接过积木,然后又独自走到一旁,开始堆叠自己的积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小组成员没有任何互动和交流。
【分析思考二】
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社交障碍,博博难以理解和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中,是因为他缺乏解读他人社交信号和意图的能力。对于其他小朋友的邀请,他可能不知道如何回应,也不明白合作搭建的意义和规则。同时,独自搭建符合他习惯的行为模式,在自己熟悉的行为中,他能感到安全和舒适,所以拒绝融入集体活动。
观察时间:2025年3月22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苗育博、吴昊
【观察实录三】
博博进入建构区后,只挑选蓝色的积木进行搭建。当蓝色积木用完后,他没有选择其他颜色的积木替代,而是坐在原地发呆,不再继续搭建。老师尝试引导他使用其他颜色的积木,他表现出抗拒情绪,摇头并推开老师递过来的积木。
【分析思考三】
孤独症儿童常常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属性表现出强烈的偏好,博博对蓝色积木的特殊偏好,可能是因为蓝色在视觉上给他带来了独特的舒适感和安全感。他已经习惯了使用蓝色积木进行搭建,其他颜色的积木打破了他固有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所以会产生抗拒。这种偏好也反映出他对环境和事物的狭窄兴趣范围,限制了他的探索和学习。
【回应策略】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提前和博博进行单独沟通,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和图片向他解释小组合作搭建的过程和目标,让他对活动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活动中,安排一位性格开朗、有耐心的小朋友作为博博的 “小助手”,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引导博博参与。例如,小助手可以先示范搭建一个简单的部分,然后邀请博博模仿。教师及时关注博博的参与情况,当他有任何合作的尝试时,立即给予肯定和鼓励,逐步培养他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教师可以在建构区为博博准备专门的区域,放置一些固定形状和数量的积木,允许他进行排列活动,满足他对秩序和安全感的需求。同时,逐步引导他在排列的基础上,尝试增加一些简单的变化,如将两排积木叠加,形成简单的立体造型。在引导过程中,采用视觉提示,如展示简单的积木搭建图片,帮助他理解新的玩法。当博博完成新的尝试时,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和奖励,如贴纸或他喜欢的小零食,增强他对新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建构区增加蓝色积木的数量,满足博博的偏好需求。同时,在蓝色积木旁边放置与蓝色相近颜色的积木,如浅蓝色、深蓝色,逐步引导他接受颜色上的细微变化。当博博接受新颜色积木时,给予积极的反馈。此外,开展与颜色相关的游戏活动,如 “颜色配对”“寻找相同颜色” 等,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帮助博博拓宽对颜色的认知和接受范围,鼓励他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积木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