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游戏活动方案
游戏领域 | 专注力游戏 | 副领域 | 注意力广度 | 游戏形式 | 个别化活动 |
游戏名称 | 什么东西不见了 | 适用年龄 | 小班 | 设计者 | 颜静娟 |
游戏目标 | 1.通过观察物品阵列及变化,提升特需儿童同时关注多个事物的注意力广度,逐步从关注 2 - 3 个物品扩展到 4 - 5 个。 2.强化对常见物品的认知,能够快速识别物品的增减、位置移动或特征改变,锻炼细节观察能力。 3.通过游戏化互动,增强特需儿童与教师的信任关系,提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减少对学习任务的抵触情绪。 | ||||
游戏准备 | 1.收集 10 - 15 种特需儿童熟悉的小型物品,如彩色积木、塑料水果、动物小模型、文具等;准备一个托盘作为展示台。 2.绘制包含多种元素的场景图片(如森林聚会、厨房一角),每张图片设置 3 - 5 处可移除或替换的细节;制作透明遮盖卡,用于遮挡部分画面。 3.准备儿童喜爱的贴纸、小印章作为奖励;制作简易记录板,用 “√” 或 “×” 记录儿童的表现;准备舒缓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氛围。 | ||||
环境安排 | 在融合资源室认知区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 ||||
游戏过程 | (一)导入环节 1.教师面带微笑,拿出托盘和几个色彩鲜艳的小物品,如红色积木、黄色小鸭模型,说:“宝贝,今天我们要玩一个超级有趣的魔法游戏,这些小宝贝会和你玩捉迷藏,你能找到它们吗?” 2.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吸引儿童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基础游戏阶段 1.物品展示与记忆:教师将 3 - 4 个物品整齐摆放在托盘上,引导儿童观察,说:“仔细看看托盘上有什么,记住它们哦!” 给予 1 - 2 分钟观察时间,过程中教师可轻声重复物品名称,如 “这是蓝色的小汽车,这是粉色的小兔子”。 2.物品消失:用手或遮盖布遮挡托盘,悄悄拿走 1 个物品,然后拿开遮挡物,问:“仔细瞧瞧,什么东西不见了?” 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或指认消失的物品。若儿童回答正确,立即给予贴纸奖励,并说:“哇,你太厉害了,一下子就发现是小兔子不见了!” 若回答错误,教师温和引导:“再仔细看看,刚才这里还有什么呀?” 并再次描述物品特征辅助回忆。 3.难度递增:每成功完成一轮,增加 1 个物品到托盘中,逐步提升到 5 - 6 个物品,重复上述步骤。 (三)进阶游戏阶段 1.场景图片观察:教师展示一张场景图片,说:“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神秘的花园,里面有好多有趣的东西,快看看都有什么!” 引导儿童观察图片中的元素,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观察时间 2 - 3 分钟。 2.细节变化挑战:用遮盖卡遮住图片,悄悄移除或替换 1 - 2 个细节(如移走图片中的一朵小花、将小鸟的颜色从蓝色改为绿色),然后拿开遮盖卡,提问:“花园里有个小秘密发生了变化,你能找到吗?” 鼓励儿童详细描述发现的不同之处,教师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如 “你连小鸟的颜色变了都发现了,眼睛像小侦探一样厉害!” 3.逐步增加难度:随着儿童能力提升,增加图片中变化的数量和隐蔽性,如同时改变 3 - 4 处细节。 (四)总结环节 1.教师与儿童一起回顾游戏过程,展示记录板,表扬儿童的努力和进步,如 “今天你找到了这么多消失的东西,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厉害!” 2.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做 “小侦探”,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家里的物品摆放、街道上的不同之处。 3.播放舒缓音乐,帮助儿童放松情绪,结束游戏。 | ||||
评价 | 依照幼儿的发展状况评价学习的效果。如果幼儿能够做到以下任一情形就算通过: 1.在基础游戏阶段,能否在一轮游戏中同时关注并记忆 3 - 5 个不同物品;随着游戏推进,是否能将关注物品数量提升至 5 - 6 个,且在物品消失后,快速反应并准确指出消失物品。 2.在进阶游戏阶段,评估儿童对场景图片中元素的观察覆盖度,能否一次性留意到图片中至少 3 - 4 类不同元素(如人物、动物、植物、物品);并在细节变化后,成功找出其中 1 - 2 处隐蔽变化。 3.记录儿童在多次游戏过程中,面对物品增减、位置移动或特征改变等动态变化时,保持稳定注意力的时长与状态;能否持续关注并准确判断至少 3 - 4 轮不同形式的变化,体现注意力广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